近日,山東省物價局就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學費標準結構調整召開了聽證會,聽證方案幾乎“一邊倒”地獲得通過,只有1人完全持反對態度。山東高校學費為何要漲價?漲得合理嗎?記者展開了調查。
質疑1:學費是不是調得太高了
藝術專業上漲最多,外語專業有所下降
記者了解到,此次參加聽證會的有29人,在人員構成上,有消費者14名,普通高等學校(經營者)4名,與定價項目有關的其他利益相關方2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2名,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其他人員7名。
“聽說這次學費調整平均上調幅度達到了20.96%,作為一名農村大學生,覺得調得有點高了,不太合理!”山東大學的一名學生說。
山東省物價局綜合法規處負責人表示:“這次學費調整,并不只是調高學費標準,在實際操作中,有漲也有降。”這次按重新劃分的專業類別調整學費標準:文史類每生每學年由3400元調整為4100元;理工農類由3600元調整為4600元;醫學類醫學專業由4000元調整為5400元;非藝術院校藝術專業由6000元調整為8000元。適當下調普通高校外語類學費標準,由4800元降至4100元;普通院校體育專業,由4800元降至4600元。按2013年招生情況計算,學費標準調整后,學費平均調整幅度為20.96%。
據介紹,本次學費調整還將優化高校之間收費結構,以適當拉開不同高校之間學費標準差距。高職院校學費標準由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核定上浮幅度不超過10%。調整后的學費標準自2014年秋季新生入學起實行。實行“新生新辦法,老生老辦法”。
質疑2:漲價是否因為高校債務重
學費增收對還清145億元債務杯水車薪
聽證方案公布后,社會上對山東高校學費漲價問題討論熱烈,有質疑聲音提出,學費漲價是不是因為高校債務過多,不得已而為之?
學費調整后,高校增收多少呢?據山東省物價局初步匡算,方案實施后,第一年全省高校增加收入近2.06億元,第二年約增收4.12億元,第三年約增收6.18億元。從第四年開始,高校每年約增收7.9億元。“學費增收有限,并不能緩解高校資金緊張的現實,還清新建校區等欠下的145億元債務可謂杯水車薪。”
物價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山東省高校學費標準自2000年以來一直未作系統調整,現行高校收費標準明顯偏低。與總體物價水平相比,2000年以來山東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升31.2%,高校收費水平始終未有大的變動。與省外相比,山東高校學費標準也明顯偏低,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2012年山東省文科學費標準居24位,理工科、醫學均居23位,非藝術院校藝術專業居26位。
與10多年學費未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校培養成本大幅度上升。根據國家成本監審有關規定,山東省物價局聘請山東中宇會計師事務所等3所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參與了對山東大學等5所高校教育收費定價成本監審。監審結論顯示:2010年—2012年的高校生均培養成本為1.72萬元,比2004年—2006年的生均培養成本0.81萬元提高了0.91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承擔的成本為1.17萬元,學費及學校其他收入承擔成本為0.55萬元。“收費10年沒有變,但較之2001年,山大的教育成本約增加了2.2倍。”山東大學財務處處長劉洪渭說。
此外,通過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加強引導優勢教育資源向重點院校和優勢專業配置,也是這次高校教育收費結構性調整的主要目的之一。
質疑3:貧困生會不會上不起大學
漲學費后,安排5000萬元資助貧困生1萬人
在聽證會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擔心一個問題:漲學費之后,會不會出現貧困生上不起大學的現象,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漲價對于學生家庭會有何影響呢?據測算,2014年及以后入學的學生每生年增加學費866元,普通本科4年共增加3464元。以2012年山東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5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446元計算,新生年均新增支出占當年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12%,占當年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的3.06%。
參與聽證會的菏澤市牡丹區家政公司臨時工周翠萍建議,政府要不斷擴大照顧貧困生的范圍,各項政策能真正落實到位。
對此,省教育廳財務處副處長孫樂為表示,目前,山東省每年拿出25億元來資助貧困學生。同時,為了配合這次漲學費,山東省將增設政府勵志獎學金,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0萬元,用于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生1萬人。各高校還將每年從事業收入中足額提取5%,專項用于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并足額發放到位。
在聽證方案上,記者看到除了進一步完善獎助學金政策之外,山東還將進一步提高高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同時,啟動名校建設工程、高教質量工程等專項資金投入,至于這些提高的標準和專項資金的數額并沒有透露。
部分參與聽證的代表建議,對于提高高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專項資金的使用以及高校增加的學費收入,有關部門應該制定更加詳細的配套措施,保證因學費增加的收入真正能讓學生受益。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02日 02 版)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