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爭當‘襄陽百杰’,爭做最美醫生(群眾最滿意醫生)”評選揭曉,一位輪椅上的老中醫從上千名優秀醫務工作者中脫穎而出,榮獲“最美醫生”稱號。
他叫萬斌,是襄陽市中醫醫院退休專家。每天早晨,他艱難地搖著輪椅穿過車流,趕到醫院上班……
穿開襠褲搖輪椅上班
每天限號5個卻經常接診十幾人
昨日凌晨4點半,夜色如墨,古城襄陽還在沉睡,78歲的萬斌醒了。
他艱難地坐起來,慢慢地、一件一件地穿衣服,折騰了40多分鐘,終于穿戴完畢。77歲的老伴周惠珍扶著他,幫他一點一點挪到一個“兩輪輪椅”上。萬斌簡單洗漱,喝了一碗稀飯,隨后大口大口地喝白開水。
6時20分,萬斌自己搖著輪椅到衛生間。他胸椎以下高位截癱,大小便失禁已30多年,一直穿著開襠褲。由于便秘,在衛生間折騰了50多分鐘才出來。
不知不覺天亮了,老伴將他從“兩輪輪椅”上,慢慢扶到一個“三輪輪椅”上,給他下半身披上一個小棉被。天冷了,萬斌的雙手和下肢全部冰涼。
8時20分,萬斌戴上白手套,右手用力搖輪椅,左手控制方向,離家前往醫院。從他家到醫院只有500米,中間隔著繁華的長征路。正常人只需走5分鐘即到,他卻要走一刻鐘。
8時35分,萬斌坐進了他的專家門診室。此時,前來候診的病人已排成長隊。老伴將他從“三輪輪椅”上挪到另一個“兩輪輪椅”上。
“萬教授,加個號吧?我們等了一晚上也沒掛上。”門口的病人央求道。“好好好,不要急。”萬斌微笑著戴上老花鏡,連續寫了幾個小字條,病人們開心地去“補號”。
萬斌本已退休,完全可以在家休息,但他堅持接診。醫院考慮到他的身體,讓他周一到周六上班,每天上午接診并限接5個病人。然而,他平均每天都要給10多位病人看病。
這樣坐在輪椅上接診的日子,已過了整整20年。
從醫不久就高位截癱
拄拐杖坐輪椅接診20多萬病人
萬斌1935年出生在武漢市一個窮苦家庭。1964年,他本科畢業,成為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首屆畢業生。當時,他的大學女友(現在的老伴)已在襄陽市中心醫院工作。為了心愛的人,也為了當名醫,萬斌放棄留校,來到襄陽中醫醫院上班。工作一年后,因為業績突出,他被任命為副院長。
1968年,33歲的萬斌走路沒力氣,有時連抬腿都困難。醫院送他到武漢治療。經確診,他第六至第九胸椎結核,造成椎管形成110度的彎曲,導致下肢不完全癱瘓。診斷書上寫道:只能長期臥床,并喪失正常工作能力。
拿著這張無情的“判決書”,萬斌欲哭無淚,開始拄起拐杖。他先后到武漢、上海、北京做了4次手術,忍著疼痛刮骨療毒,每次手術完后都臥床休養一年,然而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后來他放棄治療,但堅持拄著拐杖為患者看病。1993年開始坐輪椅,1999年退休后依然堅持接診,并持續至今。
“雖然我生病了,但我接診病人的數量,并不比其他醫生少!”萬斌自豪地說。他拿出一個發黃的小本,上面記錄著他從醫49年的點點滴滴。據粗略統計,他已累計為20多萬名患者看病。
手腳并用爬樓梯送醫上門
醫術精湛被譽為中醫界“大熊貓”
萬斌醫術精湛,被譽為襄陽中醫界的“大熊貓”、國寶級專家。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河南南陽一名9歲女孩,不明原因發熱半個多月,輾轉多家醫院花了數萬元查不出病因。家人經打聽找到萬斌。萬斌開了5副中藥,小女孩吃后不久便痊愈了。再次復診時,萬斌確定病人無須再吃藥。孩子的母親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失聲痛哭:“神醫啊!”
當時,襄陽中醫醫院中醫內科人手少,萬斌是主要支柱之一,患者經常排起長隊。為了不讓患者焦急,他曾在墻上貼出“至親好友,醫院職工,請按序就診”的字樣,對待病人一視同仁。
萬斌不僅熱情接診,還拄著拐杖,爬樓梯為五六個病人送醫上門。
上世紀80年代的一天,家住襄陽鐵路大院、40歲左右的患者楊之友,被幾個人用輪椅抬到萬斌家中,輪椅下吊著一個便盆,不停地滴尿。原來,楊之友因椎管狹窄壓迫神經,全身癱瘓大小便失禁,此前被湖南一家醫院誤診為風濕病,治療不當病情加重。
見此情景,萬斌的眼睛濕潤了,當即為他把脈、開藥,并問清患者地址。此后,連續一個夏天,萬斌十幾次到楊之友家看病,直到他能走動。楊之友家距萬斌家有一公里多路,他家樓道沒有扶梯,萬斌每次拄杖徒步上門,爬樓時手腳并用,雙手磨得通紅。
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除夕夜,萬斌正準備吃年夜飯,忽然一位患肺心病的七旬婆婆,被兒子攙扶著來到他家,兒子進門就給萬斌撲通跪下:“救救我老母親吧!”萬斌連忙將他扶起,認真把脈后,開了3服藥,并留下對方住址。后來,萬斌估摸著婆婆的藥吃完了,就拄著拐杖走了兩三公里路,爬上4樓到婆婆家送醫上門。
四拒高薪終身不收紅包
一天不接診渾身就不自在
襄陽軍分區離休干部王臻,今年87歲,2010年9月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靠輸血維持生命,武漢一家醫院讓其家屬準備后事。去年6月,王臻經人介紹找到萬斌,開始服中藥調理,4個月后身體逐漸好轉。
“萬教授是我岳父的救命恩人啊!”昨日,王臻的女婿賈迪生對記者說,岳父已一年多沒有輸血了,現在病情很穩定。今年春節前夕,他陪岳父復診,給萬斌準備了一個800元的紅包,上面寫著:“妙手回春,華佗再世,祝萬老中醫春節快樂。”萬斌當時收下了。春節后,賈迪生陪著岳父再次找萬斌復查時,萬斌退還了紅包,并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的心意我領了,當時不收,你們也過不好年。但我的規矩不能破壞,我畢業從醫那年就立下誓言,為患者看病50年,一輩子不收紅包。”
為了給病人省錢,他經常開便宜的“小處方”,一服中藥二三十元。有時甚至還不給病人開藥,勸導對方“是心理問題,沒病,放寬心很快就好了。”
對于錢財,萬斌看得很淡。他退休后,有人以年薪12萬聘他,并給予寬敞的住房,他四次婉拒。“我賺的錢夠花,醫院本身就是自己的家,何必去外面呢。”萬斌樂呵呵地說。
“我給患者看病,已成了一種‘癖好’,一天不看病渾身就不舒服,每個星期天是最難熬的。”萬斌說。
昨日萬斌為記者寫下他的人生信條——認認真真地看50多年病,開開心心地活80多歲。他說,“只要我還能動,就要給患者看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