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12月7日7時9分迎來農歷24節氣之一的“大雪”。此節氣內,氣溫走低,天氣更冷。專家提醒,此時節,外面寒冷,屋內燥熱,公眾既要防寒,也要防“上火”。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公歷12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255度時,即為“大雪”。進入“大雪”節氣后,天氣越來越冷,寒風蕭蕭,雪花飄飄,我國北方開始出現大幅度降溫降雪的天氣。
氣象部門表示,進入“大雪”節氣后,冷空氣開始活躍,華北地區污染天氣將會有所改變,中東部地區的霧霾天氣將會逐漸消散。
進入“大雪”節氣后,意味著將要進入隆冬時節,如何御寒成為公眾關心的頭等大事。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表示,對于有些畏寒怕冷的人,要多穿衣服加強保暖、加強適度運動,適當多吃些牛肉、羊肉等,有助于增強機體抗寒能力。
在這個節氣里,雖然外邊寒冷,但室內暖和。“由于人們穿得嚴實,蓋得厚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再加上冬季飲食所含熱量較高,很容易生‘內火’,出現口腔潰瘍、口鼻干燥、臉上長痘,皮膚干燥、渾身瘙癢等癥狀。”李艷玲說。
為防“上火”,她提醒說,可多吃些清火降氣的食品,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熬夜,戒煙少酒、多喝水,尤其是梨水和蘿卜水。(記者周潤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