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郝女士正騎電動自行車往家趕。行至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十字路口時,她自西向東準備左轉。此時直行是紅燈,左轉為綠燈,就在郝女士準備走出非機動車道時,右轉車道上一輛汽車撞到了郝女士的電動自行車。
交警趕到時見郝女士躺在地上,以為她受傷了準備叫救護車。郝女士卻向交警喊道:“衣服卡住了,起不來了,趕緊幫一下。”交警把郝女士扶了起來。原來,郝女士為了保暖,不僅給電動自行車裝上了把套,腿上加了保暖設備,還將一件衣服反穿在身上。結果,因為衣服反穿,倒地后的郝女士雙手無法動彈,倒在路上怎么也起不來。
昨日上午,回民區交管大隊民警告訴記者:“一旦發生危險,人會本能地用雙手支撐身體,倒地也能爬起來,避免引發其他事故,對人造成更大的傷害。郝女士騎車時反穿衣服,嚴重影響到了她雙手的操作,危急時無法做出有力支撐,可能會受到重創。”
反穿衣服到底是否會影響騎電動自行車,又會有多大的影響呢?記者在回民區交管大隊交警的配合下做了一個實驗。記者將自己的羽絨服脫下來反穿后發現,此時兩只手臂做外擴動作,雙臂明顯就會受到袖子的制約。為與當天的實際情況更加吻合,記者正常穿羽絨服又借來交警的棉衣反穿在身上,再一次做實驗。結果發現,一旦剎車身體會向前傾,雙臂會向外擴張,衣服的袖子不僅制約著兩個胳膊,記者同時還擔心衣服往下掉,下意識地把反穿在外的衣服往上拉,更加手忙腳亂,差點摔倒。
說起自己的經歷,當事人郝女士直呼“萬幸”:“當時我倒地后雙手像被反穿的衣服‘反鎖’了一樣動彈不得,一旦有車經過,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采訪的最后交警提醒:騎電動自行車的市民為了保暖,身上反穿一件衣服,雖然達到了保暖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旦像郝女士這樣遇到危急的時刻,可能會因倒地后無法自行起身,發生更危險的事情。反穿衣不如多穿衣,希望郝女士的經歷能給大家提個醒。
12月15日18時40分許,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十字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市民郝女士騎電動自行車被撞倒在地,結果因反穿衣雙臂受限動彈不得差點釀成大禍。民警提醒,雖能起到保暖效果,但遇危急時刻存在隱患,反穿衣不如多穿衣。(記者 徐達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