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農村教師隊伍仍存在待遇不高、結構性短缺、隊伍不穩等問題。
報告指出了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幾方面問題。一是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及管理機制仍需完善。在生源分散的山區、邊遠地區學校,如果按照生師比核定教職工數量,無法滿足教育教學實際需求。二是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學科結構不匹配,很多農村中小學缺少體育、音樂、美術、英語及信息技術教師。年齡結構失衡,一些邊遠貧困地區的農村學校多年未補充年輕的新教師,教師老齡化問題嚴重。三是邊遠艱苦地區教師職業吸引力不足,優秀教師派不進、留不住。四是一些地區還存在低薪聘用代課教師的現象。
近年來,我國教師補充、培訓機制進一步完善。根據報告,2006年以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崗計劃共招聘36.1萬名特崗教師,留任率連續三年保持在87%以上,為農村學校輸送了一批緊缺學科教師。2007年以來,部屬師范大學共招收7萬多名免費師范生,近三年的畢業生90%到中西部地區中小學任教。全國先后有22個省(市、區)實行地方師范生免費教育。2010年啟動實施的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已培訓中小學教師493萬人,其中農村教師473萬人。
針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依然存在的“短板”,報告建議,盡快出臺城鄉統一的教職工編制標準,切實保證農村學校需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逐步提高邊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補助津貼標準。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補充和培養機制。促進區域內師資均衡配置。推進縣域內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化、常態化,使校長教師能夠在城鄉學校之間、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有序流動,從而達到解決擇校、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目標。(記者黃小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