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意見就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加強國家良種重大科研攻關和加強種子市場監管等多個方面,提出要求。
《意見》指出,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種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以種子企業為主體,推動育種人才、技術、資源依法向企業流動,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保護科研人員發明創造的合法權益,促進產學研結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建設種業強國,為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林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根本性保障。
《意見》指出,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種子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股份制研發機構;鼓勵有實力的種子企業并購轉制為企業的科研機構。確定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實現與其所辦的種子企業脫鉤;其他科研院所逐步實行企業化改革。
《意見》指出,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確定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利用國家撥款發明的育種材料、新品種和技術成果,可以申請品種權、專利等知識產權,可以作價到企業投資入股,也可以上市公開交易。要研究確定種業科研成果機構與科研人員權益比例,由農業部、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組織在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試點。建立種業科技成果公開交易平臺和托管中心,制定交易管理辦法,禁止私下交易。
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與企業開展合作研究。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通過兼職、掛職、簽訂合同等方式,與企業開展人才合作。鼓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員到企業從事商業化育種工作。鼓勵育種科研人員創新創業。
《意見》指出,加強國家良種重大科研攻關。編制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等主要農作物良種重大科研攻關五年規劃,制定主要造林樹種、珍貴樹種等林木中長期育種計劃,突破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高效繁育、加工流通等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提高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國家各科研計劃和專項加大對企業商業化育種的支持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支持育繁推一體化企業。
《意見》指出,提高基礎性公益性服務能力。加強種業相關學科建設,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點開展育種理論、共性技術、種質資源挖掘、育種材料創新等基礎性研究和常規作物、林木育種等公益性研究,構建現代分子育種新技術、新方法,創制突破性的抗逆、優質、高產的育種新材料。
《意見》指出,加快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加大對國家級制種基地和制種大縣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農作物制種基地、林木良種基地、保障性苗圃基礎設施和基本條件建設。落實制種保險、林木良種補貼政策,研究制定糧食作物制種大縣獎勵、林木種子貯備等政策,鼓勵農業發展銀行加大對種子收儲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土地入股、租賃等方式,推動土地向制種大戶、農民合作社流轉,支持種子企業與制種大戶、農民合作社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機制。
《意見》指出,加強種子市場監管。繼續嚴厲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犯罪行為,涉嫌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檢察機關移交。各級農業、林業部門查處的制售假劣種子案件,要按規定的時限及時向社會公開。要打破地方封鎖,廢除任何可能阻礙外地種子進入本地市場的行政規定。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種業發展的領導,認真落實國務院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及時研究解決種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促進現代種業健康發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