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習近平任組長。小組主要職責是研究確定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則、方針政策、總體方案;統一部署全國性重大改革等。
對此,多位專家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可以最大限度凝聚中國各方力量,統籌推進改革,協調各方,實現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回應各方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期待。
趙振華:將最大限度凝聚中國各方力量
“這可以把中國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來,形成合力,推進改革。”中央黨校教授、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趙振華3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改革已經從過去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轉變為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全面推進,面更廣,難度也更大,可能會遇到一些重大利益關系調整。“這客觀上要求中央要有頂層設計,靠單打獨斗或某一個領域的改革,恐怕很難奏效,所以要統籌推進,協調各方,既要全面改革,也要重點突破。”
趙振華表示,由習近平擔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體現了國家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視,也是頂層設計的重要部分。他認為,這樣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把阻力降到最小,把效果做到最大”。
王國剛:改革將涉及利益關系大調整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這個決定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但他同時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對中國而言,是未來幾十年中的大事,雖然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勾畫出中國改革的藍圖,做了頂層設計,但中國改革過程中的許多問題,還需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
“改革,會是一場利益關系的大調整,到現在為止,很多人對利益格局大調整還沒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王國剛認為,習近平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央對改革“全面性”的重視,以及改革協調決策機制的建立;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中共高層深知改革將要面臨的阻力和難度。
王國剛認為,現在大局已定,但細的工作還很多,其中環環相扣,需要中央一步步安排、協調、決策,才能實現改革的“全面和深化”。
遲福林:這是中國改革攻堅期的現實需求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由習近平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表明中共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認識的清醒和堅定,也表現出主動擔當的態度。
“這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求,是突破固化利益格局對改革掣肘的現實需求,更是中國改革攻堅期的現實需求。”
遲福林認為,首先,中國已經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習近平擔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有利于中國全面推進改革。其次,中國的改革需要突破現有利益格局,部門利益、行業利益、地方利益等各方利益主體多元化,已經成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最突出障礙,因此,在中央直接領導下的改革領導小組,有利于突破利益固化對深化改革的障礙,這適應了新階段改革的特點。
第三,這也是中國改革攻堅期的現實需求。遲福林說,現在距離2020年只有七年時間,要完成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60項改革任務,需要強有力的改革領導小組,這有利于改革的攻堅。
遲福林也表達了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三點期待。
第一,2014年至2017年是中國改革重要突破的一個關鍵時期,有些重要改革明年應有務實行動。“今年的改革大家已經寄予極大希望,明年是否能在要素價格市場化、國企改革、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有所突破,值得期待。”
第二,希望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領導下,中國能夠把重要改革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形成具體改革的行動路線。“希望一些重要改革的具體方案能夠盡快出臺,使得改革不但有頂層設計,也有具體行動路線和方案。”
第三,希望改革能夠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把頂層設計和底層實踐結合起來,把多種力量組合起來,盡快形成改革的大氛圍。(中新社記者 魏晞)
【原標題】:習近平領銜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專家稱將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力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