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〇一一年到二〇一三年,我省銀行業連續三年跨過資產、存款、貸款三個萬億元大關——
連續三年,我省金融業成功實現“萬億三級跳”:
第一跳——2011年6月,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10053.1億元,同比增長28.56%;
第二跳——2012年9月,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10241億元,同比增長23.5%,增速在全國排位第三;
第三跳——2013年10月,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10037.4億元,同比增長21.8%,提前兩個月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的全年“過萬億”目標,成為西部第七個跨入“萬億元貸款俱樂部”的省份。
截至11月末,全省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12909.7億元、10115.3億元,同比增長23.7%、22.2%,創歷史新高,連續19個月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全省金融業發展繼續保持迅猛勢頭,形勢喜人。
喜訊不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諶貽琴,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龍超云分別作出重要批示,對全省金融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趙克志欣然批示:“這非常好!說明工作抓得準,釘釘子好!好好總結把今后幾年的金融服務抓出成效。建設地方金融機構、微小企業金融服務要打造成亮點。”
一年一臺階,漂亮“三級跳”,標志著我省金融總量“蛋糕”不斷做大,金融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一步一腳印,歷史性“三級跳”,標志著貴州貨幣信貸總量站在新的起點,貴州經濟和金融業的“魚水”關系翻開新的一頁。
金融服務經濟能力明顯提高
“回顧這幾年金融業發展,充分證明省委、省政府實施的主基調、主戰略完全正確,‘抓經濟必須抓金融,只有抓好金融才能抓好經濟’的發展理念完全正確。”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金融辦主任周道許堅定認為。
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好局面,筑牢金融業加快發展的基礎。
2011年和2012年,全省經濟增速分別列全國第三位、第二位;今年上半年,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的情況下,經濟增速仍達12.5%,居全國第一位;與此同時,我省先后明確“5個100工程”、貴安新區等重點發展平臺和“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五張名片”、“四個一體化”等產業發展布局,全省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為金融功能充分發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貴州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王秀峰認為,連續三年實現“三個破萬億”,不僅充分證明我省金融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同時也充分表明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不斷增強,經濟和金融進入良性互動的重要時期,必將進一步拉動我省經濟發展快速起飛。
存貸款余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指標,金融發展的階段性突破與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突破具有較強的正相關和同向性。
省政府金融辦認為,從貸款余額實現過萬億可作出兩個基本判斷:一是我省GDP有望用兩年左右時間突破萬億元。從廣西、重慶等西部省區貸款余額比GDP提前一年半至兩年半實現過萬億的經驗數據來看,貴州GDP有望在2015年末實現過萬億;
二是金融加快發展將增強我省在西部增比進位的動力。10月末,我省人民幣存款余額12781億元,同比增長23.8%,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9.3個百分點,名列全國第二;貸款余額9984億元,同比增長21.7%,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5個百分點,名列全國第五。這說明,我省金融資源聚集功能和資金洼地效應進一步凸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多措并舉助推金融超常規發展
貴州經濟總量小、底子薄、基礎差,要實現后發趕超,金融是不可或缺的發動機和助推器。
發達地區的實踐表明,誰擁有了更多的金融資源,誰就掌握了更多的發展主動權。在工業化初期,往往是投資驅動發展、資本加速積累和資金需求旺盛的時期。當前,貴州正處于工業化初期向中期發展階段,面臨著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將金融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戰略位置,強調用好用活金融杠桿支撐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省多措并舉加快金融超常規發展,在“對上積極爭取,對內充分盤活,對外大力引進”工作思路的推動下,有效激發金融市場競爭活力,金融“蛋糕”不斷做大。
省政府第一次以1號文件形式下發做好金融工作的意見;
組建省政府金融辦,出臺我省歷史上第一個金融業專項五年規劃;
舉辦北京金融座談會,開啟與多個金融機構省部級戰略合作;
召開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全省首次金融工作會議。
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推動我省金融業快速發展。
金融開放力度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增強,金融體系不斷完善,有效激發了金融市場競爭活力:“引金入黔”工程深入推進,光大銀行、民生銀行、重慶銀行等一批新入黔銀行為我省引入資金超過400億元,一改以往駐黔金融機構“抽水機”的角色,成為我省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注射器”;今年1月,省政府金融招商團首次赴深港滬三地開展金融招商融資活動周系列活動,千方百計引入海內外金融資源為我所用。
地方金融機構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強縣域和鄉鎮的網點建設和延伸:貴州銀行掛牌運營,農村信用社改革深入推進,貴陽、興義等一批農村商業銀行開業,今年以來16家村鎮銀行獲準開業,目前全省村鎮銀行已增至38家。
近年來,貴州“一行三局”和金融機構對上積極爭取總部擴大信貸規模,在不斷優化信貸結構的同時,加快組織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社區銀行、科技銀行、網絡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不斷出現,基金、信托、債券等非傳統融資模式熟練運用,全方位滿足我省經濟發展融資需求。
中信銀行貴陽分行行長楊洪感觸至深,該行2009年正式開業時,貴州存款總量才5000億元、貸款4000億元,現在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萬億元,充分說明大量資金匯入貴州,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他說:“貴州市場大有可為,中信銀行作為‘引金入黔’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選擇是正確的。”
新起點上謀劃提速升級
省政府金融辦負責人表示,“三個破萬億”,只是我省金融業發展提速升級的新起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后發趕超的任務更加迫切、與全國同步小康的步伐將邁得更快,貴州金融的首要任務仍舊是鞏固并擴大融資規模。
當前,我省金融業還不能完全適應我省金融體制改革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深層次表現在“兩個矛盾”:一是融資規模小和資金需求量大的矛盾;二是融資結構單一與資金需求多樣的矛盾。
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各項金融體制改革熱潮涌動,力爭全省各項存款余額達16000億元、貸款余額達12000億元,直接融資達300億元以上。
圍繞以上目標,全省金融系統將以改革、創新、開放為基調,全面啟動我省金融體制改革進程,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這個中心,努力打造貴州金融升級版,為我省后發趕超和“與全國同步小康”繼續增添動力。
進一步擴大融資規模。力爭向總部爭取更多信貸規模支持,同時,積極拓展表外創新業務,擴大債券融資規模,繼續挖掘、培育上市后備資源,大力推動上市融資,鼓勵已上市企業進行再融資。
完善金融組織體系,積極引進有實力的銀行、證券、期貨、信托、保險、基金等在黔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大企業、大集團組建財務公司,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縣域、村鎮增設分支機構、網點;加強對境內外資本的吸引能力,推動外部資金在黔設立保險、融資租賃、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機構總部。
綜合運用多種金融手段,重點支持我省工業經濟總量擴張和產業升級,加大對貴安新區、“5個100工程”、“四個一體化”、“五張名片”以及交通、水利、城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時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動農村金融和民生投資發展。(作者: 田洋張永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