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凱里經濟開發區在推進凱麻同城化建設中,順應經濟新常態,完善園區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民族醫藥、裝備制造、商貿物流、文化創意等主導產業,構建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產業發展體系,推進開發區在產業發展中實現轉型升級。
做大園區規模,推進園區提檔升級。眼下在該區港深科技園、電子信息產業園與江佑產業園之間,每天都可見到上百臺機械的場平施工場景,計劃在明年2月底前,把這3個園區與民族醫藥產業園連成一體,打造大園區,構建產業發展大平臺。在現有西蒙斯電梯、貴龍客車、華宇玻璃等企業的基礎上,把港深科技園建設成為新材料裝備制造產業園,目前已入駐企業15家。另外,電子信息產業園已入駐企業21家,其中5家已建成投產。民族醫藥產業園已入駐企業13家,其中投產3家,其余正在加快建設。
對傳統產業“退二進三”、擴能技改,推進產業升級。為擴大企業規模,提高企業生產能力,該區扶持貴州黃帝車輛凈化器有限公司建設二期工程及檢測中心,扶持貴州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升級改造,扶持貴州中昊電子有限公司搬遷進入電子信息產業園區,使該公司新建項目一期年產值達2億元以上。對建設標準低、規模小、產能低下的正旭玻璃、華宇玻璃等10余家企業,采取用地、補助、獎勵等扶持措施,實施異地搬遷擴能技改,促使企業向園區集中。同時,實施品牌戰略,對成功上市的企業、獲得注冊商標、“貴州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進行獎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目前,全區涌現出2家上市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企業生產研發的30余個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提升了園區產業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快產業轉型。近兩年來,該區在下司古鎮實施6平方公里的旅游開發建設項目,其中規劃建設的古戲樓、古牌坊、古民居、古城墻以及會館、紀念館、書院、蘆笙廣場等重點建筑得以快速改造或復建,修舊如舊,復古如古,古街古巷古色古香,努力將下司古鎮打造成5A級景區。同時,該區正在規劃或建設“中國·凱里民族文化產業園”、苗山侗水游樂園、淑里濕地生態公園、水上體育運動公園、黔東南州游泳館等項目。另外,建成了“三線文化主題公園”,即將開工建設總庫容為1391萬立方米的下司上寨水庫,依托清水江和濱江大道建設濱江新區,把開發區打造成大的景區。
圍繞滬昆高鐵凱里南站大力發展以商貿物流為主的現代服務業。該區抓住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優勢,按照“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的發展思路,加快建設寶恒建材、中藥材批發等現代物流項目,其中凱里經緯國際汽車城、新峰家具城、現代醫藥物流配送中心已投入運營。正在滬昆高鐵凱里南站建設公交車站、長途客運車站和大型商場、停車場、金融大廈、星級酒店等。常馳山與城、溫州商城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和黔東南大學城、白午中學、翁義小學、白午生態移民城等重點民生項目建設,加快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聚集,爭取到“十二五”期末,服務業占全區經濟總量的比重要提高到三分之一以上。(蔣建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