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企業興村”上出實招,提升鄉村發展能級
一是在結對幫扶上“加馬力”。據實推廣“龍頭企業+黨支部+政府”發展模式,組織企業到村召開結對幫扶工作座談會,引導企業立足幫扶村的自然資源稟賦特點,將自身發展與鄉村整體規劃、農民增收致富有機結合,推動發展特色產業,為企業提供有為天地的同時,提高村民組織化水平。目前,全鎮結對幫扶企業8家,召開座談會議2次,達成幫扶意向2條。
二是在村企合作上“添動力”。以村企合作為主要形式,組織引導幫扶企業深挖農村水、耕地、人力、產業等資源的多元價值,優化鄉村生產要素資源配置,在充分保護農民利益基礎上,引導企業以多種方式與鄉村形成經濟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并積極總結和宣傳各村在推動村企合作助力鄉村振興成功典型。如,2005年,凱里市爐山鎮環西新村五里橋組村民自主籌集資金修建了五里橋抽水站供村民日常用水,在滿足現有需求的同時,由環西新村村“兩委”牽頭與凱里盛運環保電力有限公司開展合作簽訂企業用水協議,以2元/噸的價格將水資源賣給凱里盛運環保電力有限公司,村集體經濟增收85萬元/年,農戶每家增收600元/年。
三是在農業產業上“集火力”。著力打造爐山鎮桃李荷田農文旅產業園、爐山鎮生態養殖農業產業園、爐山鎮綜合特色農業產業園“三大”產業園區,開展“特色產業”品牌化、規模化、標準化建設,打造“一村一品”,形成區域共建、中心帶動、多點開花的產業布局。目前,全鎮發展農業經營主體69家,其中合作社44家,農業企業20家,家庭農場5家。
二、在“能人回村”上用真招,壯大農村帶富隊伍
一是引導鄉賢當好“排頭兵”。成立“鄉賢理事會”,打造“鄉賢+鄉村振興”發展模式,充分利用鄉賢威望高、公道正派、密切干群等優勢,著力在鄉賢的選派、使用、激勵上下功夫,組織和引導鄉賢在鄉村振興中建言獻策、服務家鄉、爭當實現鄉村振興排頭兵,為鄉村振興裝上“助推器”,注入新動能。如,凱里市爐山鎮平初村在家離家鄉賢通過向上級政府、幫扶單位、在村企業等多途徑協調籌措資金,相繼完成平初村大塘組防洪堤建設、文體廣場建設、高坪組機耕道建設和月亮組260米入戶硬化路等工程,并對全村部分基礎設施及人畜飲水工程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二是集聚能人打造“人才庫”。以鄉村振興“人才宜站”為依托,建立鎮、村兩級能人信息庫,共有優秀青年204名。積極做好外出務工人員、退役軍人、在外經商、在外大學生、離(退)休干部職工等人員信息摸排工作,鼓勵動員有實力、會管理、懂經營的爐山籍在外人士回鄉投資興業,用初心反哺家鄉,用行動溫暖鄉鄰。如,凱里市爐山鎮平初村返鄉企業家吳曉玉女士捐資52萬余元維修平初村通組公路以及為村內助弱助殘助學捐贈數10萬元,并因地制宜發揮家鄉資源優勢,成立凱里市噠哩依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帶領廣大群眾穩定脫貧致富。當前,該公司第一批出欄牛90余頭,產值160多萬元,輻射脫貧群眾38戶,直接解決就業20余人。
三是培養三農人才“專門家”。建立健全爐山鎮鄉村人才選拔、任用機制,著力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目前,全鎮共有“三農”人才75人。
三、在“市民到村”上謀新招,激發民眾參與活力
一是黨建引領“搭梯子”。推廣“黨建+”模式,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充分發揮村(社區)黨支部作用,加強能人回引,形成“支部帶動黨員、黨員帶動市民”的濃厚氛圍。4月22日,爐山鎮甘壩村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到村開展“黨員踐行初心、助力鄉村振興”主題黨日活動,通過黨員干部率先垂范作用,積極帶動周邊50余名市民一起到甘壩村大洛廣組果園為果樹清理雜草,開展愛樹、護樹義務勞動,幫助1500余株果樹清理干凈雜草,共計30余畝。
二是強化平臺“鋪路子”。依托區位優勢,統籌各村(社區)、各部門優勢資源、堅持提升鎮區服務功能和市民到村工作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大力發展交通運輸、商貿物流、家政企政、水資源開發、原材料開采等上下游企業和第三產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加快鎮區功能提升,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在一體規劃、設施互聯、產業共興、鎮村融合等方面率先突破,奮力搭建人才干事創業平臺。如,爐山鎮甘壩村充分現有農村資源,深入挖掘鄉村旅游文化,通過大力宣傳引導,成功吸引了4名大學生到村租賃農房打造網絡直播基地,盤活農村閑置房屋和土地,吸引更多的市民到村投資創業。
三是大力招引“建臺子”。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創新推出“我家農場在甘壩”系列活動,吸引市民到村進行果樹認領、農田認領等,讓市民體驗一場“私人訂制”的田園時光,目前該活動已在做前期準備工作,預計6月初將正式向市民推出。(楊 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