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居民的貼心人
梁子巷社區工作煩瑣復雜。為確保一方平安,使得群眾滿意,代金榮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把社區當做家,每天都能見到她在社區忙碌的身影。為了讓自己熟悉社區的每家每戶,也為了讓社區群眾熟悉自己,她每進社區,必隨身攜帶《入戶走訪表》,每上門一戶都要詳細記錄有關情況,并用藍色、紅色的筆對每戶的特殊情況加以注明。通過走訪工作,她的名字家喻戶曉,常住人口哪家有什么困難,哪家與哪家有什么矛盾她都了如指掌。只要她走進社區,不論七八十歲的老者還是五六歲的小孩,都會親切地與她打個招呼,問候一聲。“代警官很熱情,我們只要有什么事,給她打個電話她都會來的,工作的時候也很認真負責,記得有一次,我們醫院送來一個居民自己在家生產的嬰兒,當時確診為肺炎,因為比較嚴重需要到重癥監戶室治療,不需要家屬陪同,醫院就通知其家屬先回去,但是過了幾天孩子治療好了家長卻不見來,打電話也不接,人也找不到,為了避免出現棄嬰的情況,我們立刻打電話給代警官,告訴她這件事,掛完電話沒多久她就來了。了解完情況后她立刻通過注冊手機號的身份證號碼尋找孩子的家屬,第二天就找到孩子的父母,并讓他們來把孩子接走了。”市醫院工作人員說。
認識群眾固然重要,可要真正熟悉社區、熟知群眾卻著實不易。代金榮深知,熟悉社區基本情況是一名社區民警做好各項公安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自接手社區工作以后,她堅持做到“腿勤、嘴勤、手勤、腦勤”的“四勤”工作模式。為方便群眾、居民辦理新身份證,她都記準住址,親自登門相送。而且還要抓住這個與老百姓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去熟悉人頭、了解情況。即便在調解鄰里糾紛時,她也會利用機會多操一份心,注意摸清當事人的脾氣特點、居住環境、社會關系等,不斷充實自己的資料庫。時間長了,提起哪棟樓、哪戶人家時,她都能了然于心,脫口而出。因此,她被同事們稱為社區居民情況的“活字典”。
她的警務范圍是西門街道梁子巷社區,轄區內有住幾千余戶,萬余人。她那嬌柔的背影、親切的笑臉、溫和的聲音,使這里的居民倍感親切。在這里,她的熱情和愛心是出了名的,誰家有困難,她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決,鄰里有糾紛,她總能成功調處。代金榮對群眾充滿著愛心,對轄區內的失足青年,同樣是千方百計做好幫教轉化工作。有一位社會劣跡青年王某,整日游手好閑、惹事生非,代金榮就把他列為重點幫教對象,多次與他促膝談心,引導他正確對待人生,并多方奔走聯系,積極為他尋求生活上的出路,將其安置到某工廠工作。如今,王某不僅徹底改掉了惡習,還成了廠里的生產能手。近年來,代金榮先后幫助多名兩勞釋放人員聯系工作、介紹婚姻,組建家庭。從警這些年以來,每當看到求助群眾期盼的目光,見到社區生活的貧困戶,代金榮總是熱情地去幫助他們。“幫一把是一把,雖然我不能讓他們從根本上改變生活狀況,卻能使他們擺脫眼前的困境,從而使群眾對公安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代金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