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李淑文見到記者就說,“電視、報紙總報道打車軟件,我一看‘嘀嘀’就來氣,車都被年輕人搶了,我們老年人想打車怎么辦?”
“4輛空出租車從我面前經過都沒停,第五輛車司機說‘大姨有人用軟件叫車了不能拉你’,車都被年輕人搶了,我們老年人怎么辦?”
75歲的李淑文昨日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控訴”幾天前的這段打車遭遇。
兩大打車軟件的燒錢競賽導致打車用戶暴增,受益的絕大多數是年輕人。而受利益驅使,一些出租車司機對路邊招手的乘客視而不見,這都加劇了打車難問題。
老人路邊打車 五輛空車都沒停
李淑文老人今年75歲,家住皇姑區昆山中路。幾天前,她因腿扭傷想去三臺子一家醫院治療,就在昆山中路上打車。
“我在路邊招手,4輛空車從我面前經過都沒停,第五輛車司機減速后司機說‘大姨有人用軟件叫車了不能拉你’。”李淑文說,出租車停在了幾個年輕人身邊,其中一人拿著手機。
等了十多分鐘仍然打不到車,李阿姨無奈去乘坐公交車,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加劇了她腿的疼痛,在醫生的建議下辦理了住院手續。
昨日李淑文見到記者就說,“電視、報紙總報道打車軟件,我一看‘嘀嘀’就來氣,車都被年輕人搶了,我們老年人想打車怎么辦?”
相關企業應考慮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人
李阿姨拿出自己的手機,這是一部老年手機,她說是花60元買的,“即便有智能手機也不會用,現在中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希望政府和相關企業能夠考慮一下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照顧一下老年群體。出租車就那么多,現在一些年輕人抱著占便宜的心態,不該打車時也打,車都被年輕人搶了,老年人最終無車可打。”
“而且很多司機光顧著搶單,心思根本不在開車上,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李阿姨說。
昨日19時30分,記者和李阿姨在昆山中路體驗打車。李阿姨在路邊揮手打車,有兩輛空車經過但沒有停下,隨即記者用打車軟件打車,發送30秒就被搶單。
本地聲音
如何解決另類打車難?
沈陽今年搭建
全市統一電招平臺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主任記者 陳嬋嬋)劉女士就職于沈陽市內一家文化單位,從1月26日起,她開始用“快的”打車。
“這段時間省400塊。”劉女士說。
除了省錢之外,劉女士覺得“雙向選擇很方便”,即使補貼停止了也會繼續用,“其實我真正希望的是,沈陽市能有一個統一的方便所有人使用的叫車平臺,能夠既不局限于智能手機用戶,又有現在打車軟件的便捷。”
那么,對于打車軟件帶來的另類“打車難”如何解決?政府部門會不會對其進行約束?
昨日,記者就此采訪了沈陽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沈陽有1.7萬輛出租車,數量是固定的,對于有的人不會使用打車軟件,或者因為出租車司機使用打車軟件攬活兒,造成的另類打車難問題,目前沒有其他的解決方式。但是,相關部門會繼續跟蹤打車軟件的使用情況以及暴露出的問題。
據介紹,沈陽市今年將在全市出租車中搭建統一的電招平臺,到時可能會對打車軟件有個說法。
體驗軟件分段打車
用打車軟件分段打車 省錢挺好費時鬧心
打車軟件推出后,冒出不少打車“省錢達人”,其中,一些沒有急事在身的乘客去距離遠的目的地,時常會選擇分段打車的方式。
昨日,記者組合使用兩款打車軟件體驗了一次分段打車服務。
出租車司機“搶單”忙 兩個手機齊上陣
15:05 記者使用“快的”打車軟件使用語音叫車功能呼叫出租車,界面下方顯示“服務器忙,請稍等”提示語。
15:07 服務器恢復正常。
15:09 叫車信息發布。
15:10 打車軟件搶單提示音響起,提示搶單成功,出租車白師傅搶單成功。
15:15 白師傅趕到,記者上車。打車軟件提示信息顯示,白師傅已接230單。
在白師傅駕駛的出租車內,配置了兩部手機用來搶單,乘客叫車的提示語音在車內此起彼伏。
“一部用‘快的’,一部用‘嘀嘀’,誰距離近就搶誰的單。”白師傅笑著說,同時操作兩部手機搶單,難免要分心,但憑借經驗可以保證駕車安全。
出租車司機炫耀貓被窩刷單經歷
15:23 記者使用“快的”打車軟件語音叫車。
15:24 搶單成功提示音響起。
15:34 出租車趕到。
記者上車后,出租車司機向記者炫耀自己曾經的刷單經歷,“春節前我在家躲被窩里就能刷單,現在運營商管得嚴,必須要規規矩矩開車接單,要不然就被踢出去了。”
55歲司機受兒子培訓一晚上學會用軟件
15:50 記者通過“快的”打車軟件語音叫車。
15:55 軟件提示出租車劉師傅搶單成功。
16:05 出租車趕到。
劉師傅稱,搶單時他駕駛的出租車距離記者足有1公里遠,當時他在附近轉悠一圈沒有找到乘客,能夠搶單成功很幸運。
劉師傅已經55歲,原本不懂也不打算用打車軟件,后來得知同行們通過軟件賺到錢很著急,還是兒子幫助他安裝了“快的”叫車軟件,手把手教了他一個晚上。
算細賬:你是想省時還是想省錢?
除了以上三段經歷外,記者第四段路使用了“嘀嘀”打車軟件叫車,也順利地打到了車。
這樣,從華商晨報到鐵西區澳海西湖印象小區,全程耗時1小時20分鐘,通過微信和支付寶實際支付僅4分錢。
從終點返回華商晨報時,記者未使用打車軟件,同樣的行程和路線,全程僅耗時30分鐘,不過打車費用支出35元。
本報記者 華商響網記者 趙威
體驗馬路打車
乘客多空車少
乘客主動要求并客
在不使用打車軟件的情況下,站在路邊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打到車?記者實地體驗。
南塔:打車等時27分鐘
昨日15時許,文化東路天壇一街交通崗,記者在文化東路北側路邊打車。此時正值附近的東北日雜市場剛剛下市,一些市民采購完商品準備打車,而出租車即將交班。記者計時,從開始打車到成功打著空車花費27分鐘。
僅有2批乘客正常打著了空出租車;有6輛已經載客的出租車開到此處減速,搖下車窗問乘客要去哪里。一些乘客接受了并客,甚至有的乘客不斷攔車,主動要求司機并客。
中街:打車等時31分鐘
記者在中街步行街和朝陽街交通崗路邊打車,等車時長31分鐘。單行向北的朝陽街邊,十多位市民在路邊打車。在此處經過的出租車大部分都載客中。有乘客主動攔車,也有乘客放棄打車而選擇去乘坐公交車。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倉一榮
數據
兩巨頭壟斷九成以上市場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張林林)昨日,易觀國際最新發布《中國打車APP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3年第4季度》數據。
省錢樣本
白領“棄車打的”
有人仨手機輪番用
兩大打車軟件火拼,讓不少有車族改變了出行方式——棄車打的。
樣本一
私家車不開了 每天能省15元
家住于洪區華潤橡樹灣的武先生的私家車,春節之后基本就不用,出門改打車了。
武先生原來每天開車從家開車到三臺子地鐵站,每天停車費2~5元錢,每月上班路途耗油費用和停車費共約400元,按工作日算平均下來大概每天15元。自從使用打車軟件享受補貼后,他上下班的交通費全省了。
以19日為例,武先生7時出門,用“嘀嘀”打車叫來一輛出租車全程13元,獲補貼12元,他實際只花了1元錢。10時,他從南市場打車到皇姑區向工一小附近,打車費用26元,獲補貼12元,他付了14元。14時許,他從向工一小學打車回家,全程12元,沒有額外付款。一天下來,武先生一共打了3輛車,自掏交通費只有15元,比不使用打車軟件時打車節省了36元。
武先生說:“我不是最省錢的,有司機說,有的乘客拿三個手機,用三個賬號,‘打遍沈城不花錢’。”
樣本二
改打的一個月 省近700元
家住大東區北海街的于先生在中街上班,原來都是開車,從上個月開始,他就給車穿上了車衣,一個多月也沒開幾次。
今年1月10日“嘀嘀”開始補貼時,他是第一批受益用戶。于先生說,一個月以來,他使用“嘀嘀”打車66次,“快的”打車41次,累計107次。“每天上下班必打車,最多的一天打了6次。”于先生說,從家到單位基本上在起步價之內,基本不用花錢。
“確實省了不少錢。”于先生說,按照打車107次計算,每次平均3公里,那么一個月是321公里,按照百公里耗油12升計算,每升7.49元,一個月的油費是288元。原來在單位附近停車,一個月300元;一個月洗車四次,共100元。其他的車損、保養及維修都不算,一個月省了688元。
除了省錢外,愛和朋友聚會的于先生認為打車可以放心地喝酒,這也是他愛用軟件的重要原因。
跟于先生有同樣想法的人在沈陽還不少。“現在真是不愛開車,停車太難,停路邊還容易吃罰單,打車不花錢為什么還要開車呢?”市民龔先生也這樣說。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張林林 楊曉明
北京新政
出租車限裝叫車軟件
一車一終端
記者日前從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獲悉,北京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春節前下達了《關于出租汽車安全運營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提到每輛出租汽車只允許安裝一個手機叫車終端的要求。
據了解,該管理措施已下發到各出租車公司以及各區縣交通主管部門。
一家出租車公司負責人表示,該規定是以文件形式下發到運營單位,目前只是行業自律,對違規司機沒有強制力。從發布時間上看,該措施并非管理部門對當下個別打車軟件公司“燒錢”拉客的回應。
記者昨日從市交通委運輸局獲得最新消息,為規范電召服務運營行為,確保出租汽車運營服務安全,每輛出租汽車只允許安裝一個手機叫車終端。駕駛員搶手機電召業務時,須在保證行駛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市交通委運輸局表示,安裝多個“手機叫車終端”的出租車,應立即進行規范,嚴格執行“一車一終端”的規定。發現出租汽車安裝多個“手機叫車終端”的問題,將對其進行登記核錄,并責成出租汽車企業進行整改。
“難道挨個檢查的哥的手機安裝了幾個打車軟件嗎?就算裝了多個,也不表明開車時是同時開著的呀?”對于規定,不少市民表示執行起來會有難度。據《法制晚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