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縣城一路口現(xiàn)數(shù)百塊石碑上有神秘“符咒”
碑上神秘的符
22日,新化一地方文化研究者向記者透露,在新化縣城俗名叫“跑馬嶗”的地方,安放了許多的擋箭碑。
記者到此地察看,擋箭碑的數(shù)量的確多,層層疊疊立滿了路邊。
上層的都是新?lián)跫?/p>
記者看到,擋箭碑的材料多為石料,但也看到一塊水泥“倒制”的,它是在水泥沒有完全凝固的時候,用樹枝粗糙地劃出字來。
此地擋箭碑石料有2種,一種為本地的石灰?guī)r石料,一種為外地來的大理石。當然也有極少數(shù)量的瓷板。
記者認真地看了一下:樹立在坡上的擋箭碑一般為2000年以后的為多,稍微數(shù)了一下,有400余塊。最大的擋箭碑是70厘米高,35厘米寬;最小的是34厘米高,24厘米寬。擋箭碑上一般刻有“右走橫陽,左走洋溪;箭來碑擋,弓開弦斷。”再加上信士的名字。
為何要立擋箭碑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擋箭碑又叫將軍箭碑或者叫引路碑,為南方民族信仰的一種地方文化。迷信中說將軍箭專妨礙男兒,女孩不忌諱。如果小兒帶此煞,輕者手足會帶傷疤,重者眼瞎耳聾、四肢殘疾,乃至夭折。
在新化縣南門口,記者找到一位姓楊的盲師(算命先生),他解釋:將軍箭是南方盲師最常用的小兒關煞之一,它還有口訣,比如:“……一箭傷人三歲死 二箭須教六歲亡;三箭九歲兒難活, 四箭十二歲身亡。”
因此,為了擋住將軍箭,楊師傅認為,就是“立石碑法”:出錢打一座外形似箭的石碑,刻上“箭來碑擋,弓開弦斷”兩句話,選一個路口,挖一個坑,放上這個人的生辰八字,再把石碑壓上去。
在梅山,一般是主人家會選擇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摸摸將碑立在路口,立好后就不再回頭看擋箭碑了,馬上回家。
擋箭碑有什么文化和現(xiàn)實意義
“全國優(yōu)秀教師”、今年80歲的邱清江對記者說:新化在1072年(宋代)就建立了新化縣,人們常稱千年新化,有許多的地方文化,包括梅山教、慶娘娘等地方信仰。新化山高水陡,過去人煙稀少山路繁多,加上信息不通,路口就需要指路牌,于是就產(chǎn)生了帶上迷信的擋箭碑。
邱老師認為,從另一方面講,擋箭碑其實是一種人文關懷,“立碑人確實做了一樁功德無量的事,在荒山野嶺它為路人指明了方向。新化縣城建得早,因此立在跑馬嶗山下的擋箭碑也多。”
奇異的“符咒”和搗蛋的烏龍
在跑馬嶗山下立碑處,記者判斷,在崩塌的路基下,應該掩埋了許多的擋箭碑,一位路過此地的80來歲的張姓老人,也證實記者的觀點,他講,在他小時候,在這里看到許多的碑,“都是清代的,也許明代的都有。下面應該埋了4、500塊。此地的碑加起來,應該不少于800塊。”
在部分碑上,記者看到了一個奇異神秘的字:由“雨漸耳”3個漢字組合的字,然后一把巨大的“箭”穿過此字,就此,記者咨詢了地方民俗家,“這可以確認為一道符,可能與道教、梅山教有關的東西。”
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有幾塊用魏碑體電腦刻的比如“信人李志豪”的碑,涂上金粉,碑上指路的方向正好是與實際相反的,搞了一個烏龍,這樣的指路碑,“真的會害死路人!”張姓老人指著碑笑著說。
新化文廣新局文史研究員康解文認為:“擋箭碑是南方包括新化的一種奇特的地方文化,包含了許多的文化信息,從碑的本身上可以研究歷史地理、人文交通、書法碑刻、宗教信仰……”。( 通訊員 邱向明 黎明明 歐陽紅霞)
【原標題】:新化縣城一路口現(xiàn)數(shù)百塊石碑 上有神秘“符咒”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