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于16日正式頒布,各項配套政策也將陸續出臺。中國如何控制特大型城市規模?億萬農業轉移人口如何落戶城鎮?19日,參與制訂規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有關負責人,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重點控制東部地區建設用地規模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8%的人口,生態環境壓力和國際競爭壓力不斷增長。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說,要逐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今年重點控制東部地區,尤其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城市群的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將節約集約用地作為推進城鎮化轉型發展的關鍵和核心任務。
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說,嚴格控制500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是中國的國情決定的。在2000年至2012年的12年間,北京流動人口每年增長43萬,上海每年增長53萬,廣州每年增長43萬,深圳每年增長56萬。這些城市資源環境的壓力太大,需要減負。“我們的戶籍政策與規劃是配套的,要嚴格控制這些城市的人口規模,要堅持從緊”。
黃明透露,最近公安部會同國家統計局,對戶籍改革政策進行研究預測,1億左右的人落戶城鎮是切實可行的。這個目標真正的實現不僅要依靠戶籍政策的調整,還要依靠城鎮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加快中小城市和建制鎮的建設發展以及相配套的相關政策。
進城落戶農民住房保障全覆蓋
新型城鎮化中,進城農民的安居問題如何解決?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說:“規劃提出對落戶農民要實現住房保障的全覆蓋,把符合落戶城市住房保障條件的農民家庭全部納入到住房保障范圍。”
齊驥指出,將通過多種保障方式來解決進城農民的安居問題,符合條件的可以走保障房這條路,如果收入也相對高一些,不符合保障條件,但是夠不上市場,中間共有產權住房這個品種就可能會再覆蓋相當一批。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說,將加大農民工技能培訓的力度,解決技工短缺的問題。每年培訓1000萬農民工,到2020年使每個農民工都可以得到一次政府補貼的技能培訓,每年向1000萬在崗農民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訓。
楊志明同時指出,下一步將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農民工就業需求持續增長的問題;扶持有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發揮全國就業信息網的作用,解決跨地區就業信息互聯互通的問題。
建立多元化可持續資金保障機制
根據財政部測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每人成本6萬元到13萬元不等。錢從哪里來?
財政部副部長劉昆表示,要加快財稅體制和投融資機制的改革,創新金融服務,放開市場準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目前財政部已經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辦法,在測算各地區標準財政支出時適當考慮外來人口的因素,以解決流動人口帶來的遷入遷出地公共服務保障規模不相匹配的問題。”劉昆說,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推動城鎮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全覆蓋。
劉昆表示,財政部將重點加大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城鎮化建設的力度,依法賦予地方政府適度舉債權限,完善現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制度,探索一般債券與專項債券相結合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辦法;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公開透明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記者尹曉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