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瞅是領導發來的短信,一想這應該是工作內容,于是就點擊了短信上的鏈接,還根據提示安裝了一個插件,沒想到這竟然是手機病毒,手機就像發了瘋似的,自動給通訊錄好友發送同樣內容的短信。”8月3日,市民孫先生投訴,這個周末,他被一條短信害慘了。
事實上,在沈陽,被這條帶“毒”短信坑了的遠不止孫先生一個人。我們的手機到底是怎么了?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講述
領導發來短信鏈接
點擊后手機發瘋
孫先生說,8月2日一大早,他接到了領導發來的一條短信,內容是領導點名道姓讓他看一個網站鏈接,他猜測應該和工作內容有關,于是就點擊了短信內的鏈接。打開鏈接后,手機就裝上了一個插件,緊接著,手機就像發瘋了似的,自動給通訊錄好友發送同樣內容的短信。
孫先生表示,當他意識到這可能是手機病毒時,手機已經自動發出了50多條短信,他不得不強行關機。重新開機后,他趕緊通過手機殺毒軟件將這個帶毒插件刪除,隨后,又逐一給好友發短信,提醒收到短信的好友千萬別打開短信內的鏈接。
孫先生郁悶地表示,不幸的是,有好幾個收到短信的朋友都中了招,這讓他覺得十分愧疚。
調查
手機病毒蔓延全國
遼寧移動發紅色警告
記者調查發現,這則短信的開頭是以發送者手機通訊錄存儲的好友名字為開頭,然后再讓對方點開一個網頁鏈接。該鏈接只能用安卓的智能手機點開,而使用蘋果和微軟系統的手機則無法打開這個鏈接。打開鏈接后,手機會自動裝上一個“XXshenqi”的軟件,開始瘋狂地向手機通訊錄里的好友群發這條短信,只是每條短信的稱呼都隨接受人的名字變化。由于發送者大多是親友,所以很多手機用戶并未設防就直接點開了鏈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沈陽,全國不少地區的手機用戶都收到了這樣的病毒短信。遼寧移動通過官方微博發布紅色警告,提醒全省移動用戶不要隨意點擊短信、微信等軟件中含有的陌生鏈接,以免感染病毒或惡意軟件。
結果
病毒樣本早被捕獲
制造者已在深圳被抓
這一手機病毒究竟從何而來?記者了解到,事實上,早在7月28日,國內手機安全機構就已經捕獲了這個病毒樣本,只不過當時沒有傳播得這么厲害,但是到8月2日早上,在全國形成了爆發式的傳播態勢,傳播非常迅速。
手機安全專家指出,這種病毒技術手段其實并不算高明,短信中的鏈接使用CDN為開頭,以APK為結尾,很明顯屬于不安全的下載軟件。但是不法分子手段十分惡劣,利用了用戶以為這條信息是朋友親屬發來的所以毫無防備的心理,讓病毒迅速感染手機用戶后再復制病毒進行轉發。如此多的用戶被惡意軟件“套牢”群發短信,給全國用戶帶來的損失非常大。
根據來自深圳網警的消息,記者獲悉,深圳警方已經抓獲了制作傳播該病毒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手機“中毒” 損失話費誰埋單
那么,機主遭遇了手機病毒,損失話費誰來埋單?以孫先生為例,雖然及時將手機關機,但還是自動發出了50多條短信,他的短信費損失在5元以上。如此多的用戶被惡意軟件“套牢”群發短信,用戶總體的損失將會是非常大的。
對此,遼寧景博律師事務所律師蒲偉表示,雖然受損失機主可依據《侵權責任法》向病毒制造者索賠,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民事訴訟通常要在被告所在地起訴,因此,維權成本比較高,絕大多數機主恐怕會選擇自認倒霉。
手機上的不明鏈接最好別去點
隨著手機的智能化,以往在電腦上傳播的病毒鏈接,悄然混進了手機市場。由于手機防護功能欠缺,一旦感染病毒難以清除。
手機安全專家建議,廣大手機用戶如果收到此類短信,即使是親友間傳播的各種鏈接,也不要輕易點擊,不要隨意泄露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可下載相關手機安全軟件進行保護。如果已經遭遇病毒,一定要使用手機安全軟件進行徹底查殺,而不是簡單卸載某個文件或軟件,那樣是不能徹底清除病毒的。(沈陽晚報、沈陽網高級記者 白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