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9時許,岳池縣公安局白廟派出所副所長馮良勇與同事一起,到轄區開展“一標三實”基礎信息大采集。民警來到正街一門市,首先對房屋、居住人等信息進行登記,然后與房主老楊(現年73歲,岳池縣白廟鎮人)座談,了解近段時間轄區的治安形勢。
聊著聊著,話題轉移到了鳥槍、火藥等。這時,老楊謹慎地說私藏火藥、雷管后果很嚴重哈,民警見老楊語氣不對,便利用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條款給老人講:只要達不到一定數量且沒有構成社會危害性,少量的雷管、炸藥主動上交的話是不會受到處罰的。見民警這樣說,老人顫顫巍巍地走進里屋,從鎖得嚴嚴實實的柜子里拿出一個用舊報紙包的包裹,主動交給民警。
老人稱,這里是23枚雷管。民警小心翼翼接過包裹打開報紙,里面果真有23枚雷管。老人繼續說,這些雷管是哥哥(已經去世)約三十年前放在其家中的,哥哥生前喜歡用雷管炸魚,估計這些雷管是哥哥用來炸魚后剩下的。
30多年來,老楊找不到處理的渠道,便一直“收藏”在家中,這也成了老楊的一塊心病。特別是老楊的兒子前幾年精神病發作,曾放火焚燒了部分家具,好在沒有點燃雷管。得知法律規定“主動上交槍支、雷管、炸藥等危險物品,是會從輕處罰的”這些消息后,老楊便決定將這些雷管主動交出來。
民警收好雷管,對楊某的做法予以肯定,但對他這么多年一直沒有上交的做法也進行了教育。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老楊被免除處罰。“把這些雷管交給公安我就不用擔心了,我在家中保存雷管這三十年,一直小心翼翼,連睡覺都睡不安穩,現在終于可以睡個安穩覺了。”楊某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