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聰說,“蛟龍號”是勻速穩定地下潛,“和坐電梯一樣。”如果下到海底7000米,一般需要3個小時。在海底,潛航員和母船的通訊,像在玩微信。潛水器與母船間可互傳文字、語音、圖片。
“很多人問我下到深海會不會遇到鯊魚,其實我遇到最大的一條魚是蝴蝶魚。”葉聰介紹,鯊魚等大型魚類都生活在300米以內的淺水中,深海中不會有大型魚類。
葉聰說,深海中常常會看到水母,白的、紫的、藍的,發出各種光,“看起來就像夜空中的流星雨。”
“海底生物由于不見陽光,很多都是白色。”講座現場,葉聰與大家分享了在海底拍攝的照片。“最大的魚,不超過1米。”除了魚,還有海參、海星、?,以及成千上萬的白色螃蟹,“我們在海底,拍到過1米長的海參。”
葉聰說,“蛟龍號”目前主要用于科研,不會對普通民眾開放。不過,葉聰透露,他們研制的專門用于觀光旅游的潛水器目前已經在建造中,預計明年就會在三亞和廣大民眾見面。這種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40米,對游客的身體沒有特殊要求。它可以容納9人,配有寬大玻璃窗,里面的游客可以清楚觀看海中風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