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后失憶成了醫院的“無名氏”
“老人在這兒7個月了,每天都由醫護人員輪番照看。”昨日上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內躺著一名略顯清瘦的男子,他車禍后失憶,現在能簡單說出一兩個字,能聽出是河南口音。
鄭州晚報記者上前輕聲詢問他的屬相,他含糊說出“馬”,姓名、年齡、住址均無法回答,只能大致判定他年齡在60歲左右。值班護士介紹,男子有一次稍清醒時說自己叫張照(音),有個姐姐,但不知道自己是哪兒的人。
“今天進步很大,起碼知道屬馬,希望通過我們的護理,他能早日恢復意識。”主治醫生齊路表示,男子因車禍腦組織損傷,導致記憶受損、語言能力障礙等,很難獲取信息。
查詢男子病歷,院方用“無名氏”填補空白,年齡和住址均不詳。病歷顯示,男子入院時,全身多處損傷,昏迷不醒,雙側額部及左側頂葉腦挫裂傷,蛛網膜下腔出血,雙側肋骨多發骨折。
醫院7個月墊付40多萬元醫療費
“他恢復得還不錯,本來9月份就可以出院了,可至今仍住在重癥監護室,每天護理費近千元,由于無法核實身份信息,肇事方無法向保險公司索賠,醫院不得不先墊付高額醫療費。”齊路清楚地記得,老人應該在7月18日就轉往普通病房,“當時猶豫了很久,他沒有家屬照顧,生活又不能完全自理,如果送往普通病房,沒有家屬照顧等于把他再送往死亡之門。”
由于沒有接收地點,醫院只能對老人持續照顧。“平時值班護士或醫生會將給他定制的飯菜喂給他,偶爾還會有其他病人家屬特意為他帶飯。”齊路表示,“無名氏”住院7個月前后花去40多萬元的醫療費。
“醫院畢竟不是慈善機構,而且他一直待在重癥監護室也算是一種醫療資源浪費。”齊路說,之前醫院也有過類似情況,但或多或少都有可以聯系上家屬的信息,醫院希望求助鄭州晚報盡快為男子找到家人。
沒有出院手續車輛全險無法報銷
“別說了,為這事兒我沒少費勁兒,都愁死了。”昨日下午,肇事司機董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事發經過:4月19日夜11點,他開車從南四環經過時,男子橫穿馬路,由于夜晚視線不好,反應過來為時已晚,男子已倒在地上。他立即撥打了120,隨后與保險公司取得聯系。到醫院后自己先墊付了2000元醫療費,本以為買了全險,保險公司就可以理賠,誰知保險公司需要出院證明和費用清單。
“找不到家人,也沒有接收單位,他目前不能出院就沒有出院證明和醫療費用清單,保險公司無法理賠。”董先生還聯系了救助站,可由于無法確認身份信息,救助站也無法接收。
“幾個月我不工作一直在尋找他的家人和接收單位,希望他早日出院,我也會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董先生說,7個月過去了,男子的家人也許一直在找他。
如果你知道“無名氏”的有關信息,請與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聯系,聯系電話68616706,或者撥打鄭州晚報新聞熱線96678。(鄭州晚報記者 石闖 實習生 張念念/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