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就與魔術結緣
昨日,在位于渝北區的南方翻譯學院藝術學院,記者見到了俊朗的李不巖。
“魔術太神奇、太有趣了。我6歲時就很喜歡觀看魔術表演。”李不巖告訴記者,明明看見魔術師手上的杯子里裝滿了水,可就在你面前,水杯中的水卻消失了,但又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讓李不巖下定決心將來要成為一名出色魔術師的緣由,其實是他一次偶然看到小伙伴表演“找牌”魔術。當時的他覺得,一個與他同齡的孩子居然也能變紙牌魔術,太酷太了不起了,便萌生了也要會變很多種魔術的念頭。
從模仿別人到自創
李不巖說,上初中時,他就開始關注網上關于魔術的各種論壇。由于家人都不懂魔術,也找不到老師,他只能自學。
平日的休息時間,李不巖會認真閱讀論壇里的各種魔術帖子,每一個步驟都要反復看上好幾遍,有些深奧的帖子甚至反復研究幾十遍。李不巖說,魔術最難的不是魔術的原理,而是手法的熟練程度。因為越熟練,魔術就會越流暢,給觀眾的視覺效果也就更好。
“我經常自己邊看帖子邊進行手法練習,然后轉發帖子評論賺積分換‘秘笈’。”李不巖說,現在他已經可以自己創造出一些不同的魔術方式,也會在網上發一些原創帖子提供給他人觀摩,“如今看一些魔術表演,我都可以說出其中的原理。”
已經會玩600種魔術
“不過外婆總說我一天不好好學習,就喜歡搞‘空名堂’。”李不巖笑著說,家人都知道他會玩不少魔術,有時候他也會變一些小魔術給父母看。
李不巖告訴記者,經過6年刻苦自學,他如今對紙牌類、硬幣類、道具類等魔術都有所涉獵。如果將他現在會玩的各種基礎魔術進行分類組合,起碼有600種左右。“空瓶出杯”、“懸浮飛桌”等魔術,對于李不巖來說,完全是“小菜一碟”。
“我6年時間差不多練爛了500余副紙牌。”李不巖說,魔術全靠手上功夫。話音還未落,李不巖從兜里掏出了一副撲克牌,在記者眼前一晃,一副牌就在他手中變成了三小堆,并在手中豎著成了一條線。李不巖告訴記者,這種手法叫“切牌”,而“切牌”一般分為三段、四段、五段,目前他已經自學到了四段。
“我光練習‘切牌’都練習了3年多。”李不巖說,為了讓手指靈活,平時他一有時間,就會做玩硬幣、做手上動作。
聲音
完全是個
“魔術癡”
李不巖的大學室友譚力告訴記者,剛進大學,李不巖就喜歡在寢室里變魔術給大家看。可室友們經常開玩笑說,他學習魔術就是為了討女孩子的歡心。譚力說,李不巖平時就連走路,也會拿出硬幣在手指間穿梭,他說這樣可以提高手指的靈活性。“他真的喜歡魔術,天天在寢室里不是練習別人的魔術,就是自己研發新的魔術,完全是一個魔術癡。”
南方翻譯學院藝術學院李老師告訴記者,李不巖不止一次參與校內大型晚會的表演,他已能嫻熟地駕馭大型舞臺魔術,在表演和技術上都很不錯。
揭秘
空易拉罐
如何變滿
昨日,李不巖還向記者透露了“空易拉罐變滿”魔術的秘訣。
1.準備好一聽易拉罐。
2.將一個黑色的卡紙剪成拉罐口的樣子貼在拉罐口,這樣能讓觀者以為拉罐是空的。
3.用小針頭在拉罐瓶身處鉆一個小孔排出一部分飲料,然后把拉罐壓扁。
4.在表演時,給觀眾看的是無飲料的拉罐部分;然后在表演中用力上下搖動拉罐,剩余的液體中的二氧化碳就會膨脹,會把壓扁的拉罐慢慢變回圓的;然后將黑色的卡紙撕掉,就會讓觀眾覺得是將空拉罐變回了滿的、新的拉罐。 重慶商報 記者 劉雨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