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推進民族民間特色手工產業與少數民族婦女就業同步發展,促進產業帶動就業。近年來,丹寨縣婦聯通過“錦繡計劃”, 全年開展婦女手工技能培訓340人,開展手工技能比賽一期86人,全州第二屆“百佳繡娘”刺繡大賽中獲得“百佳繡娘”稱號9人 ,為農村婦女搭建了良好平臺,解決她們就業難的問題。
近日,丹寨縣婦聯與貴州丹寨寧航蠟染有限公司聯合開辦了“綿繡計劃”婦女蠟染手工培訓。楊正芬是此次參加培訓的學員之一,憑著對蠟染的喜愛,之前沒有接受過正規培訓的她,經過十天的培訓,在最后的考核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楊正芬告訴記者,培訓結束后,她決定簽下寧航蠟染公司。
“我決定留下來,在這個廠里面上班。我一直喜歡畫畫的。以前我本來想來的,但孩子還小我在家帶他,帶來這里不方便。現在小孩大了,把他送去學校我就可以來廠里面和他們賺點錢。”楊正芬說。
“錦繡計劃”通過推廣“公司+農戶”、“公司+協會+農戶”、“能人+基地十農戶”等龍頭引領發展模式,引導婦女手工產業從分散生產轉向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此次參加“錦繡計劃”培訓的40名婦女中,就有14名現場與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
“通過這次培訓,(考核)合格的員工就可以留下來在我們企業,我們給她們提供崗位,他們可以利用她們手上的技藝,掙得她的一份收入。”貴州丹寨寧航蠟染有限公司董事長寧曼麗告訴記者。
丹寨縣通過不斷加大苗族蠟染、民族刺繡等傳統手工業的培訓力度,大力扶持民族手工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積極促進婦女居家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婦女的地位。同時,通過傳統手工業產生的經濟效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婦女從事到傳統民族手工業上來,讓傳統手工藝成為農村婦女奔小康的有效途徑。
“我們的婦女只要能夠把她們的手工技藝這一塊文化傳承發展下去,通過這個文化也能夠提高她們的收入的話,我覺得第一能夠提高她們的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同時也能夠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一個比較深遠的意義。”丹寨縣婦聯主席潘耘說到。
2014年,丹寨縣蠟染、刺繡、造紙、鳥籠等特色手工企業有98家,專業合作社14個,民族手工作坊6個,全縣特色手工產業產值達7000萬元左右。從事民族特色手工產業的婦女達2000余人。(楊露婷 李晨 陳勝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