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紅米,是雷公山山區當地農民自留自繁的常規水稻種。當雜稻普及推廣后,地處在雷公山腹地、海拔1300m高的雷山縣大塘鎮干角村的苗族老人李勝發(如今80高齡)不顧家人的反對和埋怨,幾十年堅持常年栽種原始的雷公山紅米水稻。2010年春初,雷山萬城生態農業公司下鄉考察,偶然的機會在李勝發老人家發現了紅米,后來公司走訪挖掘,出資鼓勵當地老百姓大量種植,這樣即將失去的老品種紅米又發展開來。
雷公山紅米種植農戶大豐收
雷公山紅米米磚
當地老百姓把雷公山紅米稱為“老麻谷”,按種類分為:低桿紅米、高桿紅米(稻谷高度可達1.8米)和“三百棒”紅米三種類。雷公山紅米,米粒豐滿壯實,米粒短而圓潤,容重標準遠遠超出國家糙米一級的標準。由于雷公山土壤和氣候的原因,種植的紅米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鋅的含量達11% ,硒的含量達18%,鋅和硒的含量高出雜交水稻好幾倍。
2012年以來,雷山縣種植紅米面積面積4023畝,收成191萬斤稻谷,為農戶增收632萬元,全縣紅米銷售額達2013萬元。
目前雷山紅米在杭州、北京、上海、昆明、貴陽、凱里等地開設銷售點,在深圳成立分公司,同時針對高端消費群體發展會員,電子商務及微信平臺的營銷,使雷公山紅米迅速進入全國市場。
2014年下半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取消了雷山等十個重點生態功能縣的GDP等方面的考核后,雷山縣更堅定地保護好雷山的青山綠水,拒絕污染項目進入,守住生態這條底線,重點發展旅游業和生態農業。
近年來,雷山系列生態農產品走進全國,部分走出國外,知名品牌一大堆:銀球茶、雷山魚醬、苗藥、紅米、黑毛豬、烏桿天麻…… (李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