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走進莽莽大山中的榕江縣三江鄉喬尤村烏坡組,這里流傳著黎應麗悉心照顧重病老人、熱心為民的美麗動人故事。
黎應麗,1979年出生,榕江縣平江鄉巴魯村人。1999與該縣三江鄉喬尤村烏坡組黃秀賓結為秦晉之好,第二年便添了一子,加上家中二老,一家五口其樂融融。
2009年不幸卻悄悄降臨,黃秀賓父親黃正位在外出走親訪友時不幸被三輪車撞傷了。當時黃正位感覺只是受了一點輕傷,沒有讓肇事者送去醫院檢查就自已回家了。回家后感覺越來越痛,但由于當時村里缺醫少藥加上家庭較為貧困于是就用草藥進行治療,誰知竟導致腰椎脫落,從此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
黎應麗在給黃正位老人洗臉
老人癱瘓在床給家庭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黎應麗總是要比村里的其他“兒媳”早起很多,每天天還沒有完全亮就起床上山干活,到九點左右又從山上匆匆回家扶老人起床穿衣、洗漱,隨后給老人做飯。飯后扶老人體息了,才又匆匆上山干活,下午6點左右再回家做飯,晚上十點左右還得再次給老人洗漱、換干凈衣服。
由于老人癱瘓、大小便失禁,衣服褲子、床單每天至少都得換一次,有時要換兩、三次。
“村里自來水很小,洗衣機用不了,我都是用手搓洗,冬天時手被凍得通紅。”黎應麗說,“但只要老人能夠穿上干凈衣服,睡上干凈床單,我們做為兒息的就心安了。”
老人愛喝飲養快線,黎應麗和黃秀賓不論誰去趕場總是先買飲養快線再買其他東西。
“俗話說,‘堂前久病無孝子’,更不用說兒媳了,但黎應麗對對黃正位老人確實是好得沒得說的,我很佩服她。”鄰居黃秀章說。
黎應麗對自家老人好,對群眾的事也是十分熱心。
鄰居黃正國,65歲,其兒子外出務工常年不回家,每到插秧、打谷大忙季節黎應麗總是動員丈夫幫助老人先忙完,再來忙自己的農活。每年夫婦二人用于義務幫助群眾干活在以及為村里修橋鋪路等的時間加起來少說也有40余天。
黎應麗在升火做飯
黎應麗雖然只有小學文化、看起來也很憨后,但在創業方面頭腦卻十分靈活, 2013年夫婦倆種植水芋5畝,獲利4萬余元。在他們夫婦的帶動下,2014年烏坡組有四戶群眾也種植了水芋,共獲利5萬余元。今年夫婦二人又種植了3畝生姜,收獲7000斤生姜,按市場價3元每斤計算,可收入2萬余元。
“今年我也跟黎應麗學種生姜,收獲生姜5000斤,收入15000多元呢。”同組的黃秀禹對筆者高興地說。
“看著村子和諧,群眾一年比一年富裕,老人能安享晚年,我很高興。”黎應麗用樸實的言語和善良的行動闡釋著孝親、為民的大義,也默默的熏陶著周圍的村民。(楊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