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近日發布《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天的休閑時間平均是2.55小時,較3年前的2.16小時有所增加,但仍只有發達經濟體的一半。中國人1/3的休閑時間用在互聯網上,尤其是手機。調查還顯示,收入越高的人,休閑時間相應越長。年收入在5~6萬元或以下的,每天的休閑時間則在160分鐘以下。而年收入在21~30萬元或30萬元以上的群體,每天的休閑時間在180~190分鐘之間。也就是說“玩得越多,越有錢”。專家認為,我國國民的時間使用效率較低,1/3休閑時間是消極的,現在,是時候學會如何玩,如何休閑。
一成中國人沒空玩
日前,央視財經頻道發布《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數據。該調查深入家庭、持續九年、每年調查十萬個樣本家庭、累計上千萬個民生基礎數據。大調查數據顯示,除去工作和睡覺,休閑時間每天不足1小時的中國百姓,眼下幾乎占四分之一,休閑時間只有1~2小時的人超過兩成,還有將近一成人一點休閑時間都沒有。這意味著,對超過半數的中國百姓來說,“休閑”還是一種奢侈。
調查顯示,中國人每天的休閑時間平均是2.55小時,較3年前的2.16小時有所增加,但仍只有發達經濟體的一半,像德國、美國、英國,居民每天的休閑時間都在5小時以上。中國人1/3的休閑時間用在了互聯網上,尤其是手機上。此外,中國人1/6的休閑時間在看電視。中國人1/10的休閑時間在進行紙質本閱讀。
此外調查還顯示,隨著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有60%的人開始線上娛樂,成為“低頭族”。而還有40%的人堅持線下娛樂,堅持“抬頭族”。“抬頭族”比“低頭族”平均每年多掙約4000元,他們比“低頭族”更多地在保健養生和教育培訓上消費,約多花費15%。而“低頭族”比“抬頭族”把錢更多地花在旅游和家電上,約多10%。
10萬元成休閑門檻
2012年3月,央視也曾發布由全國10萬名公眾參與的生活大調查。3年前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日均休閑時間為2.16小時,70%的受訪者,日均休閑時間少于3小時。還有8%的受訪者表示幾乎沒有休閑時間。而北上廣三地的休閑時間在所有343個受訪城鎮中的排名各異:北京的休閑時間排239位,上海排177位。廣州排第95位,成為全國城市中休閑時間和收入較為均衡的城市之一。
本次調查指出,年收入10萬元大概是收入上的“休閑門檻”所在:年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較低收入人群中,12.01%的人沒有休閑時間,休閑時間在1~2個小時之間的比例最大;而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較高收入人群中,只有5.87%的人沒有休閑時間,休閑時間在2~3個小時之間的比例最大,休閑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高達33.87%。本次調查中,70%的受訪者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
3年前的調查同樣顯示,國人最熱衷的休閑活動是“看電視”和“上網”,這兩項選擇并不受人口統計特征的影響,表現出穩定性和全民性。
報告顯示,中國人休閑時間的多少與其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東北地區休閑時間偏少,且休閑活動都是比較消極的,這與當地正在進行產業化升級有關。而西部地區平均休閑時間較高。
這項調查發現,隨著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受訪者不是更忙了,而是更閑了,工作日的休閑時間呈現上升趨勢。越有錢,越自由。比如,休閑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收入在11萬~15萬元之間或以上,而年收入在5萬~6萬元或以下的,每天的休閑時間則在160分鐘以下。而年收入在21萬~30萬元或30萬元以上的群體,每天的休閑時間在180~190分鐘之間。也就是說“玩得越多,越有錢”。
專家:消極休閑如同患上“休閑病”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閑暇研究中心主任魏翔表示,中國人每天的2/3休閑時間是靜態的,1/3休閑時間是消極的,且戶外休閑活動很少。各地區休閑內容大致一樣,主要是上網、看電視。“這不利于提高效率,不利于激發創新思維,我們通常認為,大家患上了‘休閑病’。”他說。我國國民休閑時間使用效率低的情況比其他國家嚴重,其范圍和深度都比我們預想的更嚴重。不論年齡、不論貧富、不論性別,時間使用效率和質量都很低。如果說前幾十年,中國人激發出了無窮的工作熱情,創造出了巨大的財富,那么現在,或許已經到了該學會如何玩,如何為休閑花錢的時候了。
不過,中國與國外還有一點不同的是,休閑時間的長短跟幸福感之間沒有必然關系。在美國,在休閑時間比較長的地區,人們的幸福感也更高。但在中國,比較有幸福感的地區集中在長三角,而比較休閑的地區集中在西南地區。也就是說,決定中國人幸福感的不是休閑時間,而是收入。文/記者肖歡歡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