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理由
上周,福州連江漁民“奧弟”和一起出海打魚的同伴們,在臺灣海峽撿回一艘大貨船,花了6天時間拉回了連江黃岐鎮(詳見:撿了條船?連江漁民在臺灣海峽拉回神秘巨輪)。昨日,正當海事部門通過外交途徑向印尼等國家發出通告,積極配合連江縣政府通過相關渠道聯系船東時,下午2點多,事情出現戲劇性一幕:一劉姓男子現身,自稱是正在幫船主尋船的代理人,看到海都報報道后發現船東的失蹤的駁船。原來上個月該駁船被主船拖著準備從南京前往印尼,5月21日在廣東汕尾遇到風浪,駁船纜繩斷裂,漂流海上,尋找多日,仍無下落。
昨天(12號)下午,劉先生已與“奧弟”聯系上。劉先生稱,船主將帶著船簿前往認領失船。
網友爭論:海上撿回船 會不會惹上官司
昨日,海都報的獨家報道《連江漁民在臺灣海峽拉回神秘巨輪》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中國新聞網、鳳凰網、騰訊網等十多家新媒體轉發這條新聞,有的還置頂。網友評論達上萬條。不少網友對這事感到新鮮稀奇,大家從不同角度評論了這事。
有網友認為漁民將船從數百海里外拉回連江黃岐鎮的港口,很辛苦,但這樣撿回,可能不合法。網友“三分微涼”說,難道我在路上看到一輛汽車,里面空無一人,就可以往家里拉了嗎?網友“不老松”則調侃,漁民拉回家,不小心會惹上官司。
“在海上撿到的東西,誰撿到歸誰。”也有網友提出不同看法。
還有網友擔心,臺風馬上就要來了,萬一漁民保管期間船被臺風刮沉了,等船主找來了,這責任算誰的?
意外驚喜:看到船頭的標志 認出是失蹤多天的駁船
昨日上午,福州海事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協助連江方面幫忙尋找船只主人,通過外交途徑向印尼等國家發出通告,并正查找該貨船的行船軌跡,希望能從中發現線索,從而找到船主。
正當各方努力尋找船主時,下午2點多,事情有了轉機:一名自稱船主朋友的男子劉先生現身了。劉先生告訴海都記者,當天網絡都被這則《連江漁民在臺灣海峽拉回神秘巨輪》新聞刷屏了,自己點開新聞一看,一陣狂喜:正是自己要找的5月21日在廣東汕尾遇風浪失蹤的駁船。
劉先生是南京人,從事船舶行業工作,和船主是好朋友。駁船丟失后,船主委托他幫忙尋找。劉先生說,當時,他一下就看到報道中所提到的船頭標有“ADITAMA6”標志,這正是船主在南京制造的ADITAMA系列船只,ADITAMA是印尼語,翻譯為中文叫“阿迪塔瑪”,“這系列船只的總造價大約是8億元人民幣”。
劉先生將一份關于ADITAMA系列輪船的資料通過郵箱傳給海都記者查看,在一份中文翻譯的ADITAMA產權資料上,海都記者看到,船公司名字為“聯合阿迪塔瑪薩姆德拉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印尼北雅加達市。劉先生稱,負責人是名印尼華僑,是位先生,祖籍福建福清。
驚險一幕:剛出廠的駁船,首次航行就遇風浪纜繩斷裂往回找船卻不能掉頭
第二天再去找船 已不見蹤影
劉先生介紹,丟失的ADITAMA6,是ADITA MA系列第6只船,是一艘駁船,船上沒有安裝動力,依靠前面的拖輪拉著前進。駁船加拖輪合起來一組,價值人民幣1500萬元。駁船經過精密測量,長為87.84米,寬為24.40米,深為5.50米,自身總噸位為3062噸,荷載大約在9000噸,售價大約800萬元。這艘駁船是艘新船,在南京一家工廠制造,主要由鋼制成,有一個甲板,用于海上航行。
“出廠后,還沒航行過,這是第一次航行。”劉先生說,上層裝貨,大貨車都可以直接開上船,而下層有25個船艙,“如果一個船艙進水,就可以關掉一個船艙,阻止其他船艙漏水,保證船只繼續安全行駛”。
據介紹,這艘船上個月從南京的港口出發,準備前往印尼。大約是在5月21日,行駛到廣東汕尾海域時,海上風浪特別大,駁船與拖輪相連的纜繩突然斷裂。“斷裂時,船員是發現了的。”劉先生解釋,但由于輪船的行船軌跡是經過報備的,不能隨意改變,所以拖輪只得繼續向前行駛,但同時,船長第一時間向香港海事部門做了報備。“第二天,船主就派了另一艘船前往尋找,計劃拖回,但已找不到蹤影。”劉先生推測,應該是已經漂浮到其他地方了。
目前,聯合阿迪塔瑪薩姆德拉股份有限公司方面也已向印尼當地保險報失,保險也已介入調查。而昨日下午3點,船主方面也與“奧弟”商量好,帶著能夠證明船只產權的船簿到連江黃岐鎮赤沃村見面。
倒霉的船東:去年也在廣東丟駁船找到時船成了爛鐵
面臨巨額贖費至今船未討回
劉先生告訴海都記者,這并不是第一艘遺失的駁船。在去年,ADITA MA1也遺失在廣東海域,最后被廣東漁民拖了回去。“這個事情到現在都沒處理好。”劉先生苦惱道,漁民將駁船拖回后,就向前來尋船的失主“獅子大開口”,要求拖運費、保管費等一系列費用。
更倒霉的是,ADITA MA1駁船放置在廣東這一港口時遇上臺風,駁船被吹毀,船身幾乎成了廢銅爛鐵。劉先生發來被臺風摧毀后的ADITAMA1駁船照片,看起來已殘破不堪,吊機從海水中吊起時已出現生銹的畫面。
劉先生說,這次遇險,后續處理也特別麻煩。因為船東是在印尼分公司報的保險,這家分公司要層層上報到英國的總公司,最后到香港的分公司來處理,這一流程走下來也要耽誤不少時間。“再加上之前已經辦理了離港手續,等于船已經出國了,現在船又被拉回國了。現在估計還要重新辦理離港手續。”劉先生說,臺風季又要來了,不知道這次又要被拖多長時間。 (海峽都市報記者 江方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