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拮據系主因,法院在量刑中對于類似販賣親生兒的判罰通常較輕
網上最近掀起一片“人販子判死刑”的呼喊之聲,但在深圳頗為尷尬的局面是:近年警方破獲的拐賣兒童案,父母或其他直系親屬販賣孩子的案件占比很高。深圳檢察系統近兩年審查起訴拐賣兒童案約8起,其中7起是直系親屬販賣新生兒,法院在量刑中對于類似販賣親生兒的判罰通常較輕。檢察機關表示,杜絕、打擊拐賣兒童案件需要孩子親屬和社會共同關注,在意識上、法律上要重視防拐教育。
奶奶以5萬元賣掉親孫女
2013年11月底,警方破獲一宗兒童拐賣案,一對廣西夫婦因家庭困難,懷孕時已決定將孩子賣掉,定價3.5萬元。經四名中介介紹、周轉,孩子最終以4萬多元賣給深圳一對沒有生育的夫妻。
事后,警方將兩名賣家夫妻及中介人員抓獲歸案。去年10月,他們被深圳福田區法院一審判處拐賣兒童罪名成立,但均被判處緩刑。由于這宗案系因家庭貧困,販賣親生兒,法官在判決書中釋明輕判原因,認為該案與其他純粹非法獲利的拐賣兒童案存在差異。
而另一宗事發深圳寶安區的販賣兒童案,則是奶奶將孫女以5萬元出售。孩子被賣后,老人的兒子追問孩子去向,老人謊稱孩子自行走失,隨后以外出尋找為名潛逃。被拐賣的孩子在七天后被解救,老人被抓獲歸案。寶安區法院一審判處老人拐賣兒童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南都記者了解到,近三年深圳警方破獲的多起拐賣兒童案,大部分均為父母或其他直系親屬作案。去年以來,深圳檢察系統接收的類似案件涉及8宗拐賣案,其中7宗屬于親屬販賣親生兒女。
販賣親生兒女皆因家庭貧困
在這些販賣親生兒女案件中,家庭貧困是主因。在深圳龍崗區一宗拐賣案中,21歲的傅某讓女友懷孕,經濟拮據,兩人商量等孩子出生后送養。他們通過網絡找到中間人,預支營養費與住院費,才有錢到醫院生產。孩子出生后,傅某以2.5萬元將其出售,除交給醫院費用外,他分得1.2萬元,女友分1萬元。
警方以涉嫌拐賣兒童罪將傅某刑拘,檢方也批捕。但根據有關司法解釋,迫于生活困難,收取少量營養費感謝費,屬民間送養行為,不以犯罪論處。檢方也認為以非法獲利為目的出售親生兒的證據不足,作出不起訴決定。
也有純粹為獲取利益的。據檢方指控,嫌疑人劉某以談戀愛為由,騙取多名受害女子錢財,并與一受害女性生下一子,并以3萬元出售。劉某在去年4月被抓獲歸案,除被指控拐賣兒童罪以外,還被指控其他多項罪名。
家政人員及護工充當中介
在8宗案件中,有兩宗有家政服務人員及醫院護工充當中間人角色。2013年6月23日,黃某福在深圳光明新區人民醫院產下一子。黃某;加休p度精神發育遲滯,她與鄰居商議后決定將孩子出售。兩人通過光明新區人民醫院兩名護工介紹,將孩子以6萬元銷售。兩名護工一人獲2000元,一人獲2600元。最終,兩人被判處拐賣兒童罪名成立,各獲刑9個月。
上述提及的廣西夫婦販賣親生兒案,也有4中介涉案,購買孩子的夫妻正是通過家政公司的介紹。此外,網絡渠道頗為常用,8宗案件中有兩宗當事人是通過網絡找尋買家,一些賣家甚至在懷孕期間就開始找買主,由買家提前預支生產費用。
對買家懲處確實較為乏力
在深圳的這8宗拐賣兒童案件中,有一宗是以收買被拐賣兒童罪立案,對拐賣兒童中多個環節中的“買家”環節予以打擊。
近年呼吁對拐賣兒童中重要的一環———買方,予以打擊的聲音不絕于耳!缎谭ā返241條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根據有關司法解釋,買家不阻礙對被拐賣兒童的解救,通常不以該罪論處,因而拐賣兒童案的多個環節對買家懲處確實較為乏力。例如,2013年發生在深圳的一宗販賣兒童案中,李某穎因不能生育,通過網絡找尋孩子,家庭貧困的陳某同意將孩子送養,李某穎為此支付3萬元。警方以涉嫌犯有收買被拐賣兒童罪對李某穎立案,而南山區檢察院審查后認為李某穎屬于民間收養行為,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此,廣東國暉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軍說,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存在一定缺陷,存在一些家庭本身撫養能力不足,如果在國外可能被剝奪撫養權,但在國內無人過問。另一方面收養法對于孩子的收養限制得過死,正常途徑往往無從收養,于是出現親生父母賣親生兒的事情。對于這類行為的從輕判罰,正是有對于現實制度的考慮。
深圳檢察系統近兩年審查起訴拐賣兒童案
2013年11月傅某因經濟拮據將新生兒以2 .5萬元出售,警方以其涉嫌拐賣兒童罪立案,檢方作出不起訴決定。
2013年11月趙氏夫婦因經濟拮據,將新生兒以4萬多元出售,包括4名中介在內被深圳福田區法院一審判處拐賣兒童罪名成立,被判緩刑。
2013年9月2 3日蒙某花以5萬元將孫女出售,一審被深圳寶安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2013年6月黃某與鄰居銀某合謀,通過兩名中介將新生兒以6萬元出售。銀某一審被深圳寶安法院判拐賣兒童罪名成立,獲刑五年。兩名中介分別被判處拐賣兒童罪名成立,各獲刑九個月。
2013年5月李某穎以3萬元購買陳某的親生兒子進行收養,警方以其涉嫌收買被拐賣兒童罪予以立案,檢方作出不起訴決定。
采寫:南都記者李亞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