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國學大師、書畫家、教育家啟功逝世10周年,根據其生平事跡所改編的電影《啟功》預計9月10日起在全國上映。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認為,過去做文化電影是“以文載道”,而此次電影創作是“以人載文”。“塑造好一個人物,可能就傳達了一種文化,啟功先生非常典型地體現了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哲學。”
影視劇作家、評論家趙葆華認為,電影《啟功》在內容上是經典文化的守望者和傳播者,藝術表達手段從容不迫、波瀾不驚,敘事風格鄭重端莊,“也是一種文化品格”。
然而,在商業電影主導觀眾審美旨趣的當下,將啟功這樣的傳統文化大家以電影視聽的方式進行表達,本身就有難度。對此,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部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認為,《啟功》這部影片不是以戲劇性取勝,而是以德為主線、以情打動人。
戴清表示,人物傳記片像鄧小平、周恩來這些政治家、大事件的戲劇沖突性強,更容易表現,而文化大家靜水深流,則很難。“電影《啟功》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整部影片敘事上的魅力張弛有度,也是該片作為藝術電影的一個重要的成績。”
電影出品人俞劍紅說:“人物傳記不能形式大于內容,要從故事本身,用細節去闡述和表達這種平凡中見偉大的人格魅力,以及文化大家的學術造詣。”
“文藝界有很多大家,我們電影、電視劇對這些還要加強關注,青少年需要這些文化英雄來引導、感召他們。”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云駒說。(姜瀟、許雨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