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贊譽深圳:中國的“硅谷”。在這里早期創業的企業中,成長起了像華為、中興通訊、華強、騰訊等世界著名企業。
遵義至深圳相距1500多公里,但在到遵義投資興業的深圳企業家看來,兩地已在相融發展中越靠越近。
如今,遵義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再次精準發力,全力牽手深圳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打造“智慧遵義”、助力“云上貴州”,推動遵義大數據產業實現新跨越。8月6日至7日,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王曉光帶隊前往深圳市,實地考察引進該市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電子信息產品相關企業。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是一家由海外創新團隊回國成立的高科技企業,擁有世界前沿的超材料技術、智能光子技術及相關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業務領域涉及航空航天工業、新型空間服務、互聯網金融和智慧城市等。短短5年時間,就從一支海歸創新團隊發展成一個全球顛覆式創新生態群和創新“聯邦”。
深圳光啟有超材料技術、空間技術、智慧城市、大數據等一系列創新技術平臺,遵義有便利的區位條件、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充裕的電力能源供應。世界尖端科技與紅色圣地“同頻共振”,勢必實現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根據雙方協議,深圳光啟將在新蒲新區投資建設“云端”號空間大數據示范平臺、光子技術認證系統示范工程、光啟遵義創新中心以及安居房光纖入戶工程,并利用大數據示范平臺扶持創客和大學生進行城市安防、智慧城市、物聯網、航空航天等創新創業,推動遵義市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畢業于美國杜克大學的“80”后劉若鵬表示,遵義是革命圣地,能到遵義發展是深圳光啟的榮幸。他們將到遵義進一步汲取紅色基因、傳承紅色記憶,全力以赴把遵義打造成為“云端之城”,開啟雙方發展新征程。
以晴新蒲科技園是遵義市發展大數據產業、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的重大平臺,2014年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見效,完成科工貿產值50億元,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遵義速度”。今年上半年,以晴集團已完成產值25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4.5億美元,為遵義市今年上半年完成進出口總額增長496.7%、增速全省第一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2月10日,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在以晴新蒲科技園調研時強調,省、市兩級要在出口退稅、通關服務、交通運輸、高端人才引進、產業基金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和保障,按照“產城景一體、‘鐵公機’聯動、山水田融合、村社園統籌、文教醫配套”思路,幫助企業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集聚配套企業,完善公共配套設施,形成完整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努力打造大數據端產品制造業的龍頭企業。
如何貫徹落實陳敏爾重要指示精神,培育引進有核心競爭力的新的世界級企業,實現與以晴集團強強聯手、“比翼雙飛”,共同打造“智慧遵義”、助力“云上貴州”,遵義領導干部始終牢記在心、扛在肩上。
深圳中興通訊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核心專利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中興通訊GoldenData大數據平臺成功應用在電信、金融、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2014年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814.7億元人民幣。
精準對標,精準發力。遵義牽手中興,以晴聯手中興。
王曉光一行來到深圳中興通訊集團總部展廳、歷史博物館、生產線,認真聽取中興集團發展歷程、公開專利、智慧城市運營、高新技術產品展示等情況介紹,切身體驗世界通訊行業前沿科技和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并在中興集團全球總部大樓見證簽訂《遵義市人民政府與中興集團戰略合作協議》、《新蒲新區、以晴集團、中興網信大數據中心合作協議》、《以晴集團與中興集團中國茶海智慧旅游合作運營協議》。
今年下半年,深圳中興集團將在遵義建設具有1萬個機柜、2萬個服務器的中興大數據中心、輻射貴州全省的中興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和中興云服務運營中心,今年完成遵義市科技創新體驗中心、大數據中心的設計和建設。
與此同時,中興和以晴集團共同投資建設以晴—中興大數據中心,1年內啟動“雙平臺+雙中心”合作運營,建成遵義市智慧旅游平臺、遵義市保稅區信息化及產業鏈平臺、產學研及人才培養中心,并引進中興集團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到遵義落地入駐,全力打造中興集團在全國最大、最好的大數據中心之一。
中興集團副總裁、中興網信總經理史立功表示,將以最新的信息化設計、建設和運營經驗,整合相關研發、產業鏈資源和專利技術,深入研究遵義特色,提升遵義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建成一個社會認可、高水平的、能在全國推廣的大數據服務樣板工程。
兩天的考察日程,緊湊緊張。大家仔細看、認真聽,學經驗、取真經,就加強政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與企業老總充分交流,以實際行動第一時間貫徹落實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省委常委會上“四個務必”、“六個不變”指示要求,確保在全省“7+1”經濟開發區發展中不掉隊走前列,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遵義市大數據產業發展壯大、轉型跨越。
一路播撒夢想,一路點燃激情。短短兩天時間,讓大家收獲了一份驚喜,達成了一個共識,看到了一種機遇,懷揣著一份期待。
大數據產業是高科技產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當前的遵義,正處在大數據產業加快發展的黃金機遇期。隨著深圳電子信息企業的目光投向遵義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廣闊領域,必將推動深厚的技術沉淀和專業資本與遵義資源優勢、后發潛能的精準結合。
作者: 李勛 鄭禮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