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這種全新的電商營銷模式,引起了數千名省內外游客的好奇,紛紛舉起手機掃碼關注,進入楊氏詹老奶腌魚基地院子品腌魚、吃糯米飯、打粑粑吃油茶、聽大歌搶紅包,十分熱鬧。
據了解,從“侗年”節到目前,黎平侗鄉生產的楊氏詹老奶、貴州有牛米、侗嘎老茶葉、香和糯等侗貨通過電商渠道,銷往全國21個省市(區),銷售額已經突破3000多萬元。
電商,這個新名詞在短短七個多月時間里,已讓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耳熟能詳。借力電商,打開農特產品“出山”路,已逐漸成為黔東南州脫貧攻堅的新模式。
黔東南州發展電商的腳步走得如此鏗鏘,要得益于結對幫扶該州的城市——被稱為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的杭州市。
如何開啟新的幫扶模式?杭州與黔東南達成了共識,堅持“優勢互補、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方針和“突出重點、民生優先”的原則,找準雙方的優勢,實現造血式扶貧,搭建了對口幫扶“五大平臺”,電商,即是“五大平臺”之首。
杭州有個阿里巴巴,而黔東南的農特產品種類豐富,這就是雙方的優勢所在。通過網絡平臺,充分發揮杭州市在電子商務發展方面的優勢,對黔東南州全力開展電商扶貧,助力苗鄉侗寨農特產品“出山”。旋即,一種新的扶貧模式在苗鄉侗寨迎風起舞。
抓住機遇,說干就干。2015年5月24日,黔東南州召開電子商務發展工作推進會,正式在全州范圍內啟動電子商務發展。
同年8月23日,具有引領性的《黔東南州電子商務發展“北斗”計劃實施方案》隨之出臺。計劃通過3年努力,逐步構建起一個由園區建設、人才培訓、產品體系、線上體系、線下(門店)體系、物流配送、政策保障等相互關聯、互為補充的7大環節為支撐的電子商務發展形態,推動電子商務與工業、農業深度融合,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催生新興業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同時,該州通過免費培訓、扶貧貼息、小額信貸、信息服務等,不遺余力的全方位、多角度幫助企業和個體發展電商,以龍頭企業、個體商戶以及大學生、返鄉青年、退伍軍人等群體為扶持對象,鼓勵他們開辦電商扶貧企業。
據了解,截至目前,黔東南州在工商備案的電商企業已達79家,而電商“草根”經營者達到了2000多戶,全州實現電商帶動就業2萬余人。
在杭州市大力幫扶和黔東南州委、州政府積極努力下,如今,黃平縣、黎平縣、凱里市已列入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千縣萬村”試點縣。全州建成4個縣級電商(扶貧)公共服務中心。同時,該州結合各鄉鎮的特色優勢,著力打造83個各具特色的電商扶貧示范村鎮,形成了“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一店帶多村” 的發展勢頭,目前已覆蓋全州4%的行政村,輻射人口10萬余人。
記者在黔東南州扶貧辦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全州通過電商銷售交易額達到60多億元。
目前,該州又與杭州常春藤有限公司、杭州聞遠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電商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加入了莫問劍組織的中國縣域互聯網+行動聯盟,聘請了莫問劍等3位專家作為電商顧問,為該州電商扶貧發展出謀劃策,提供智力支持。
搭上“互聯網+”快車,深山里的農特產品實現了與世界零距離接觸,電商在黔東南方興未艾,發展大有可為。(記者羅梅 熊誠 通訊員 楊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