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黔東南州針對全州農村學校食品安全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隱患的現狀,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查找存在問題根源,針對存在的問題。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制定出臺《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實行“一票否決+投入升級+創新監管+責任追究”機制, 進一步破解了學校食堂基礎條件薄弱、設施設備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意識不強、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學校食品安全監管難題。
強化職責定位,明確監管責任。一是地方政府認真履行學校食品安全“總體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負總責,教育行政部門承擔主管責任,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承擔監管責任,學校承擔主體責任”的責任體系,將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到當地政府的考核內容,實行“一票否決”。二是學校對本校食品安全“負主體責任”,校長作為學校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加強學校食堂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切實擔負起首要責任。三是強化學校食品安全組織領導。明確教育、市場監管(食品藥品監管)、衛生計生、農業、公安等部門的工作職能職責,教育部門承擔管理責任,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承擔監督責任,衛生部門承擔風險監測、醫療救治和致病原因調查等責任,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強化監管,構建學校食品安全“防火墻”。一是加大學校食堂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力度。2015年以來,針對全州612家學校食堂未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全州各級財政共投入3558.10萬元,實施了學校食堂改造升級,全州已有250所學校改造完畢(其中52所村級學校食堂撤并),有198所學校取得了《餐飲服務許可證》,全州學校食堂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達到2114家,取得率達到87.21%。二是創新監管方式,實行智慧監管。黔東南州正在逐步推行學校食堂學生營養餐電子在線全程監管。三是以“啟動實施食品安全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開展學校食堂“滅C創A、B量化評級行動”。四是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網格化監管。要求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超市、食雜店、餐飲店必須具備合法資質并能承擔食品安全責任,學校必須與校園內食品經營者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實現監管覆蓋無空白。五是鎖定風險關鍵節點,開展專項整治。按照《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特殊區域(場所)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要求,重點突出中高考期間、春秋季開學等重點時段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全力消除安全隱患。
以“部門聯動機制”為推手,建立健全學校校長新任或調整前食品安全培訓長效機制。全州16縣市在中小學校課堂以開展“最后一分鐘食品安全教育”和“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等食品安全知識宣教工作,切實推動食品安全意識“入心、入腦”,形成社會共治格局。
強化督查和責任追究,確保食品安全監管高效運行。州委州政府將食品安全,特別是學校食品安全納入全州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管理,一是明確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并將督查情況進行全州通報。二是制定公共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加大食品安全行政責任追究力度,強化督促問責。
“一票否決+投入升級+創新監管+責任追究”機制的有力實施,促使黔東南州農村學校食堂設施建設、管理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改變,確保了農村學校食品安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