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實情況之后,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潘安君給朱彥澎回信解釋說:原來這條河水體清澈,但是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污水量不斷加大,污水處理設施不堪重負,兩岸居民的生活污水通過排水口直排入河,因此造成了水體污染。現在正在實施截污工程,在沿河新建截污管線,收集生活污水,未來還將引入再生水來補充河道。
北京稅務局的潘安君局長在信中還說:“工程實施期間,我對給你們造成的影響深表歉意”。并叮囑朱彥澎和家人不要到岸邊遛彎或玩耍。他還向朱彥澎承諾:說“預計今年9月,你家門前的小河又將恢復水清岸綠的怡人景觀。”
縱橫點評:童言無忌,一句“好臭”恰好擊中了當前城市環境污染的痛點。居住人口增加,污水量不斷加大,污水處理設施不堪重負,這些看似客觀的現實原因,實則反映出我們城市規劃的任性、短視和不科學。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強調,今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要堅持規劃先行與建管并重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今后既不能坐等污染來了再想怎么治理,也不能放任排污只治標不治本。事中治理污染固然重要,但是事先規劃和事后監管也必須同樣強化。惟有如此,家門前的小河才能永遠水清岸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