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采訪團在簡短的記者見面會后,便驅車走在華池縣通往南梁的紅色大道上,沿途青山相伴,路旁紅色標語與采訪車隊交錯而過。當年的紅色老路雖經現代化工具的修建,變得平整通暢,但它的曲折蜿蜒,不難想象當年革命的艱辛。經過一小時左右的車程,采訪團來到了坐落于葫蘆河北岸的南梁革命紀念館。
講解員給采訪團講述當年故事
“南梁是中國西北第一個紅色政權—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誕生地”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采訪團一行人步入紀念館。據介紹,20世紀30年代,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1934年11月,陜甘邊蘇維埃政府在南梁成立,習仲勛任主席,劉志丹任軍事委員會主席,隨后其與陜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它的創建為長征中的中央紅軍和黨中央提供了落腳點,是主力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后北上抗日的出發點,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后期我黨“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
南梁革命紀念館內的蠟像
紀念館巍峨素雅,古樸軒昂,三層陳列館展覽內容豐富,以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大量詳實的歷史資料、實物照片,以及惟妙惟肖的紅軍蠟像和泥人彩塑,展示了中國西北第一個紅色政權—陜北邊蘇維埃政府的誕生,令記者在緬懷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光輝業績的同時,震撼之情和仰慕之意在記者心中油然而生。
央廣網記者張佳琪接受本網記者采訪
央廣網記者張佳琪告訴本網記者,出生軍人家庭的他,從小受著革命精神的熏陶,在長輩的口中時常能聽到甘肅的紅色故事,今天能親眼目睹這些紅色遺跡,結合實物聽故事,感觸頗深,希望我們能將這種革命精神,通過手中的筆,更鮮活的展現在每一個受眾面前,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使其得到更好地弘揚。(記者 祝彥軍 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