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記者在遵義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采訪獲悉,為保護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從今年開始,赤水河河段漁民將全部“退捕上岸”。
赤水河每年捕撈61噸魚類
遵義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站長田景權告訴記者,過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赤水河沿線村民不少以漁業為生,僅遵義市境內赤水河流域,便有291戶588名漁民,每年大約從赤水河捕撈61噸魚類,捕獲的魚類包括巖原鯉、中華倒刺鲃、白甲魚等長江干流中已較少出現的品種。
“長期這樣捕撈下去,珍稀特魚類在赤水河將會越來越少,甚至可能滅絕。”田景權說,鑒此,今年初,在農業部直接參與下,云貴川三省聯動,決定全面禁止在長江流域赤水河段捕魚,沿線全部漁民“退捕上岸”,也就是說,世代以漁業為生的沿線漁民將從此作別漁業生涯,而長江流域赤水河段的漁業將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遵義三地啟動漁網漁船收購
據介紹,為了妥善安置漁民,農業部啟動了轉產轉業項目,將投入專項資金4800余萬元,用于贖買和收購長江流域赤水河段漁民的漁船、漁網和捕撈證,以及漁民上岸后的就業安置與社會保障問題。
據了解,項目涉及遵義市的赤水市、仁懷市、習水縣3地。初查表明,三地漁民包括專職和兼職兩類。目前,遵義市已全面啟動三地漁網、漁船收購工作,根據計劃,將于今年9月底全部完成“退捕上岸”工作。
相關鏈接
長江上游支流唯一沒有閘壩的河流
流經云南、貴州、四川三省10個縣(市)的赤水河,是長江上游支流中唯一沒有閘壩阻隔的自然河流,也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和水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或產卵場。
據了解,為加強魚類資源保護,2005年,國務院批準設立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并將赤水河全程列為保護區重點區域。保護區河流總長度1162.61千米,總面積33174.2公頃,其中包含赤水河河源至赤水河河口,長度628.23公里。調查表明,赤水河中生存著140余種魚類,其中40余種為長江珍稀特有魚類。
作者:劉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