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月3日電(通訊員張燕 李靖 曾思宇)他出生在銀匠世家,十二歲隨父學藝,十六歲跟隨父親走南闖北外出流動打銀飾,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與同行銀匠磋商討教,取長補短,他就是丹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銀飾代表性傳承人王國春,就在2016年12月12日,王國春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旅游系統勞動模范”。
說起銀飾,王國春的話總說不完,銀飾早已經融入到了他的血液,接觸銀飾近三十年來,王國春每天再忙,都要去加工廠擺弄他的鐵砧、模具、噴槍和銀飾品。王國春說,這個手藝已經在頭腦中根深蒂固,F在,王國春瞅準了旅游熱,產品也朝著旅游商品開發發展。
這些年,王國春在銀飾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通過十多年下來的摸索積累,將時尚元素精辟地與家傳技藝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一種獨創的表現手法,既有民族風,又有時尚風,既不失傳統根基又富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這是王國春經營銀飾的法寶。
現在,王國春已成立了自己的銀飾公司,每年,公司銀飾銷售額達2千萬元,生產的產品,大到十多公斤的藝術品,小到幾克的裝飾品,產品類別達30多種。在銷售手段上,王國春趨向大眾化,讓每一個人都能戴得上自己加工生產的銀飾。
讓傳統技藝代代相傳。每年,王國春,到農村開展技能培訓次數達30多次,培訓人數超過500人,他還被貴州大學、黔東南職業技術學院聘請為專業課授課教師。在王國春的公司,40多個學徒每天跟隨他學藝鉆研,一個完整的作品,要經過化銀、鍛打、下料、粗加工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王國春從來都是手把手的教授,每個作品背后,都是他和學徒們精心雕琢的付出和心血,在這里,學徒們不斷可以學習技藝,收入也得到了穩定。
近年來,王國春先后被評為貴州省工藝美術大師、貴州省高級工藝技師、貴州省錦繡計劃評審專家、貴州省農村青年帶動致富帶頭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銀飾代表性傳承人、黔東南州六十周年創業先進個人等。他的公司也先后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商品創客基地、中國旅游商品生產示范基地、中國旅游商品協會理事單位等,此次,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旅游系統勞動模范”,王國春認為,這既是榮譽,更是一直責任。
下一篇 :科學決策繪就井噴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