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新
姚水長,男,侗族,1986年1月7日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貴州省岑鞏縣人。2009年7,畢業于貴州省警官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考進岑鞏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工作,他憑借著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滿腔熱情,數年如一日,在崗一分鐘,奉獻六十秒,忠實地履行著職責,工作中嚴肅認真、腳踏實地,作風嚴謹,盡職盡責地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多次被縣、市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先進個人”、“優秀工作者”、“民警之星”、“苗嶺好交警”等榮譽稱號。
姚水長在鄉場上幫村民賣豬崽
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業務技能
2013年2月,姚水長從岑鞏縣交警大隊調入凱里市交警大隊,成為大隊事故處理中隊一名民警。
姚水長深知,打鐵還須自身硬。為此,他堅持政治理論學習不放松,注重提升自身政治素質。特別是在大隊開展的學習活動中,積極參加集中學習、討論座談活動,并利用業余時間反復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以及“十七大”、“ 十八大”會議精神,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他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姚水長在鄉場上幫村民賣豬崽
他常常警省自己:“作為一名警察,代表黨和人民執法,在執法過程中的絲毫偏差都會影響黨和政府形象。必須堅持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樹立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為此,在平時工作中,他更是嚴格要求自己,一有時間就扎進書堆,精讀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機關“三考”基本法律知識讀本》、《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內務條例》、《交通警察執勤執法規范》等法律法規,鉆研一切與業務工作相關的學問,并且他勤于思考,勇于實踐,不斷探索新途徑、新方法,運用于交通執法過程中。
姚水長到民族節慶現場宣傳交通安全知識
通過努力,逐步使自己成為一個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全面人才。大隊分配的工作任務不管有多么艱巨,他都從不叫苦叫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攻下了一道道難關。
管好農村交通,當好“守護神”
2014年3月,姚水長服從組織安排,到凱里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旁海片區中隊當中隊長。
針對轄區群眾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導致的交通秩序混亂、事故多發、交通違法現象屢見不鮮,道路安全形勢嚴峻實際。姚水長采取一系列措施強化農村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加大巡查執法力度,最大限度地將警力擺上路面;把無證駕駛、酒后駕駛、客車超速超員、農用車、三輪摩托車、低速載貨汽車等交通違法行為整治作為預防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點,不定時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做到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教育一起,始終保持嚴管嚴罰的高壓態勢;加強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改善農村道路交通環境;深入到各村寨進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的交通安全意識。
姚水長進村寨向留守兒童宣傳交通安全知識
作為一名黨員,姚水長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心系群眾,樂于助人,遇到群眾有困難求助時,他都會樂于相助,當群眾利益受到侵害時,他會盡力去維護。2014年6月16日上午11時許,在接到當地派出所電話,一男子報警稱其停放在路邊的一輛普通二輪摩托車不見了,根據摩托車上裝載的定位跟蹤器顯示該車正位于姚水長中隊轄區。接到報警后,姚水長帶領民警對嫌疑車輛所處的旁海鎮菜場進行了設卡圍堵。11時40分,犯罪嫌疑人騎著所盜搶的車輛從菜場路口出來,被姚水長和民警制服,并將嫌疑人移交當地派出所立案偵查。當天,失主給他們送來了一面錦旗。
姚水長進建筑工地宣傳交通安全知識
當年,他帶領民警進村入戶、進中小學校開展了宣傳活動50多次,開展交通違法集中整治行動20次,暫扣無牌無證摩托車300余輛,行政拘留5人,追回被盜摩托車21輛,協助抓捕涉嫌盜竊車輛嫌疑人1人,有效遏制了農村地區道路交通事故發生。
辦理醉駕案件,遏制事故發生
凱里市是黔東南州州府,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民族節日較多,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難免喝杯酒。通過公安機關的嚴格執法和廣泛宣傳,廣大群眾守法自覺性明顯提升,“開車不飲酒、飲酒不開車”等觀念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了自覺抵制酒后駕駛的良好風氣。但是,有些駕駛人抱饒幸的心理,醉駕違法犯罪行為還時有發生。
姚水長和村民一起勞動
2015年,凱里市交警大隊決定抽調姚水長回大隊辦理醉駕案件,期間,他和同事們采取有力措施嚴厲打擊醉酒駕駛機動車犯罪行為,建立辦理醉駕案件長效機制,從嚴從快查處和辦理醉駕案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間,姚水長和同事安共辦理危險駕駛案件68起,毒駕案件2起,行政拘留案件99人,當年,他在全州公安機關使用“法度智能筆錄系統”中排名第二名,這跟平時的工作分不開的。大力辦理醉駕案件,有效的遏制了的事故頻發率,道路交通安全狀況也從根源上得到了治理。
警徽,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閃耀
2017年3月,姚水長被組織安排駐村,作為凱里市公安局交警大隊駐水寨村第一書記,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在的短短時間中,與廣大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駐村后,姚水長積極參與村“兩委”干部座談會、工作會議,研究扶貧開發、民政救濟、人畜飲水等工作。經常深入村寨角落、田間地頭,走村串戶傾心交談,與村干部、村民拉家長、謀發展。走訪村老干部、老黨員、經濟能人等,基本掌握了水寨村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對群眾的疾苦,老百姓的要求一一記在心頭,確定了駐村工作的目標。
姚水長和村民一起勞動
為了使一年的駐村有所作為,姚水長出思路,出點子,對黨務村務重點研究,創新亮點;抓協調,抓溝通,對熱點難點問題不回避不拖延。凡是村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采取“一事一議”制度進行集體討論研究,達成共識。針對水寨村地理位置較偏、人員素質較差,外出務工人口多,群眾等靠要思想較重等現實情況,做到扶貧先扶志,與村兩委干部一起跑項目,培養村兩委主人翁意識和工作能力;積極協調資金,用于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作為一名交通警察,姚水長知道把村里交通管理工作做好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他把“貴州省農村道路監管云平臺”用好,進村入戶摸排全村車輛和駕駛人情況,并建立臺帳;強化宣傳教育,增強群眾交通安全意識,目前,水寨村道路交通秩序良好。
接到駐村任務之初,姚水長心里最擔心的是怎樣才能讓群眾接受自己。然而,水寨村有太多的村民需要他拿出行動去幫扶,根本不容他多想。駐村后,他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努力辦實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2017年,在他的協調下,凱里市公安局幫扶送給水寨村40噸水泥用于修上水組通組公路和廣場。姚水長和村民一起上陣,工程進展順利,受到上級領導表揚。駐村以來,姚水長做了許多讓群眾暖心的事情,被村民稱作“我們的好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