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顧客會額外多捐贈,老板張德蓉當面存入捐款箱。
日前,長江師范學院的兩名同學各領了300多元助學金,地點是在涪陵區一家抄手館。為什么在抄手館領助學金?原來,這些助學金是這家抄手館的老板張德蓉募集的,客人每吃一碗抄手她就捐出一元錢,定點幫助位于涪陵區的長江師范學院學生。重慶晚報記者從長江師范學院獲悉,張德蓉開店大半年來,已經募集了6000多元,資助了共計18名困難學生。
張德蓉出生在涪陵區江北街道一個貧窮家庭,父母很早便外出打工,從小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10多年前,張德蓉21歲時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但因家里經濟緊張,沒有更多的錢支持她上大學。
原本她也可以通過助學貸款等繼續學業,但因為對政策不熟悉,以為這個貸款會成為父母的負擔,從小就自立的她放棄求學,外出打工為家掙錢。張德蓉先后在涪陵火鍋店和小餐館打工,這也為她以后開餐館積累了經驗。
去年6月16日,張德蓉在涪陵濱江路附近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抄手館,經營各種面食,其中招牌食品是抄手。
創業之初,她一直忘不了當初的那個遺憾,如今自己再回學校已不太現實,于是她聯系長江師范學院學生處資助中心,準備以資助困難學生的方式圓自己的大學夢。
她在店內柜臺上設了一個捐款箱,客人到店吃一碗抄手,她便捐出一塊錢放入捐款箱,籌集資金為長江師范學院設立助學金。
張德蓉所設立的助學金每月評一次,一次資助兩人,金額為當月所捐款項。大半年,張德蓉已經資助了9批18名學生,共計6000多元。
因為吃抄手的食客一天比一天多,資助金一批比一批多。“如果確實愛心款多,也會考慮臨時增加資助名額,幫助到更多的孩子。”張德蓉說,如果資助金額高于同學們的生活開銷,這個資助的意義就失去了。
張德蓉家的抄手與當地其他餐館相比,有些小貴,18元一碗,但食客知道她家的抄手是用散養黑豬肉人工剁肉成餡,全手工制作,而且吃抄手還送一個土雞蛋和不限量現磨豆漿后,又覺得有些超值。
許多顧客都知道來這里吃抄手的意義,通常不止捐1元,給20元免找補的多,還有的主動捐出10元、20元,甚至100元。記者現場采訪時,就有多名顧客額外捐錢。
因為善心,張德蓉的生意慢慢紅火起來,有食客從菜譜設計上給她支招,還有食客從口感和價格方面提供營銷建議……大家一起將愛心傳遞下去。
受助學生 “給了我直面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張德蓉收到了大學生們寫來的感謝信,她貼在店里的一面墻上。雖然每名同學受助的金額不多,但這已可以沖抵他們半個月生活費了。
受助者無一例外被這位熱心姐姐的舉動所感動,同學們都想通過在店里勤工儉學來致謝。張德蓉婉拒了,她希望同學們在學校以學業為重,不希望勤工儉學是從事和所學專業無關的純體力活。
受助大學生何平表示,“這筆錢意味著我家里可以少給我一點生活費,減輕家里的負擔。張姐給予的不僅僅是物質的幫助,更多的是給了我直面困難的信心與勇氣,還有鼓舞,我們唯有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回報大家的關心和幫助。”
“學生們考上大學很不容易,我也只是希望盡我的一點微薄之力,給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張德蓉說,前段時間有不少人來找她的店加盟,她提出的加盟條件是:“一碗抄手,捐獻一元。”
受助學校
“歡迎她以適當方式重回大學校園”
“愛心沒有大小之分。”長江師范學院學生處老師說,大半年前,當張德蓉找到他們的時候,他們一開始也在評估,這個小老板的真實用意。
“我們也不希望她把慈善當生意,后來的詳談,才了解到,她捐助別人更是從心理上撫慰自己。我們愿意促成這一舉多得的善舉。”這位老師說,該校資助中心一直感恩于細水長流的愛心,張德蓉就是細水長流的代表。
學校已經有官方的獎學金、助學金還有助學貸款等保障貧困學生就學,如果再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對孩子們生活上給予關懷,那再好不過了。“活到老,學到老,張女士的大學夢,其實也是可以繼續的。”這位老師說,學校也歡迎張女士以適當的方式重回大學校園,比如進行繼續教育學習,自考、成人高考等。
回應質疑
“拜托,不要提我店名!”
“你們如果要發新聞,能不能不提我家的店名?不發我家門店的照片?”張德蓉接受重慶晚報記者采訪時,提了這兩個要求。她坦言,這樣的要求也是擔心被別人質疑是在借機做廣告。
如果被懷疑借行善做廣告,張德蓉會如何回應呢?“如果非要說這是廣告,我只能說最好廣告就是做一個好人。”采訪結束時,她再次提出要求:“拜托,不要提我店名!”
張德蓉簡介
21歲考上大學,擔心增加家庭負擔而放棄學業。
21歲外出闖蕩,當過服務員,做過墩子,偷師學藝當廚師。
30多歲開了第一家抄手館,開館當月開始就承諾,食客每吃一碗抄手,她就捐出一元助學,款項存放在收銀臺旁的愛心箱里。
半年后,她開了第二家抄手館,愛心箱也從一個變為兩個。目前,已經資助了18名學生共計6000多元。(夏祥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