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要不是這五顏六色自行車,我還真認不得世上有這么多顏色……”坊間一句玩笑話,道出共享單車井噴式發展。5月22日,交通部發布共享單車管理征求意見稿,“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份文件就是為共享單車劃清楚方圓。
兩名市民在成都市紗帽街騎著共享單車出行(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允許,亮明了政府態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允許發展共享單車、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車……對于共享單車來說,征求意見稿這個定位僅是中肯。
節日周末,風和日麗,街頭巷尾總少不了結伴騎行的男孩女孩,他們前腳聊著軍事博物館的槍炮,后腳說著玉淵潭公園的櫻花;加班亦晚,行人匆匆,公交地鐵站口,許多出站市民換上共享單車,騎回自家樓下。共享單車,已是許多市民生活的組成部分,是綠色出行、乘車接力的交通工具。
不過,能騎的、不能騎的,良莠不齊的單車扎堆小區,讓本就緊張的小區停車位越發局促,私家車主對此很有話說;橘色的、黃色的,五顏六色的單車隨便停放,街道管理員、單位門衛更是無所適從。設置共享單車投放數量、劃出統一停放區和禁止停放區……征求意見稿還是給共享單車亮出了一個警示。
透明,規范了平臺責任。建立實名制用車制度、建立平臺用戶信用制度、明確未滿12歲不準騎行……平臺運營商的主體責任更加明確,引入懲罰制度,對市民用車服務才是質量上的提升。
小學放學鈴聲一響,穿著校服的小學生們掏出手機,騎上單車,一邊打鬧一邊騎行在機動車道上,這種粗心用車行為讓人害怕;許多單車一輛車一個密碼,用戶騎完,刮花二維碼,獨享密碼,共享單車私人騎,這種自私用車行為讓人嘆氣;更有用戶拆卸單車,別的用戶找到時,不是腳蹬子不見了,就是車座子不見了,這種惡意損車行為讓人氣憤。
許多市民網上留言感慨,一輛共享單車,照出一個人的文明素質。能進能退、責任到人,共享單車是市民的公共工具,不是個人的私有玩具,征求意見稿引入懲罰制度,正應了一句話,文明不是光靠講,也得靠制度。
安全,保障了用戶利益。鼓勵平臺推行免押金騎行、保證用戶押金退還暢通、保證用戶注冊個人信息安全……賬戶資金、個人信息是互聯網時代最值錢的東西,也是市民百姓最關心的事情,征求意見稿對此也是有所回應。
兩個月前,OFO平臺單車用戶已達3000萬人,摩拜平臺用戶也超過1000萬人,按照先支付押金99元、299元,再預付存款進行騎行,光這兩家大平臺,就積累了近30億元的押金存款。
半年多前,有市民問“5毛錢騎自行車,公司能賺錢?”相較于綠色出行,平臺公司似乎更像是在打造募資平臺,你看上了人家的單車,人家看上了你的押金。數十億元押金池就是對這位市民最好的解釋。在互聯網時代,打造一個有黏性的經營平臺,就是擁有數不盡的用戶資源,說到這里,小編的QQ窗口又推送了消息。
一年來,共享單車如“雨后春筍”一般在各大中城市全面鋪開,此番共享單車管理征求意見稿出臺,在速度上不算遲緩,在要點上也是對口。政府當好裁判員,行業發展就會更加健康,市民生活就能更加方便。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