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召開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報告了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工作情況,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積極推進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各歸其位、各盡其責。通過改革,實現了85%以上法院人員向辦案一線集中。2017年1至9月,全國法院院、庭長人均辦案量同比增長32.3%。全國法院由獨任法官、合議庭直接簽發裁判文書的案件數量占到案件總數98%以上。
完善冤假錯案有效防范 及時糾正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依法糾正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陳滿案等重大冤錯案件37件61人。2013年至2017年9月,人民法院共依法宣告4032名被告人無罪。
全國法院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
從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對符合起訴條件的當場登記立案,真正實現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全面推行網上立案,全國已有2605個法院開通網上立案或網上預約立案。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周強: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全國法院登記立案數量超過3900萬件,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積極構建登記立案新模式,以當場立案為主體,以網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協作立案等為支撐的立案新格局已經形成。
建立完善網絡執行查控系統
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等10多個部門建立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為2764萬件案件提供查詢凍結服務。聯合60多個單位構建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懲戒網絡,累計公開失信被執行人信息861萬人次,限制842萬人次購買機票,限制327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限制7.1萬名失信被執行人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及高管,截至2017年9月,109.9萬人懾于信用懲戒主動履行了義務。
建設司法公開四大平臺
最高人民法院依托信息化手段,建成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周強:中國裁判文書網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資源庫。四大公開平臺在滿足當事人知情權、自覺接受監督的同時,倒逼法官提升司法能力,讓司法公正真正經得起“圍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