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東盟與其外部建立的第一個戰略伙伴關系的國家,是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國家,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也是東盟與外部建立的第一個自貿區,中國還是世界上率先表示支持東盟在地區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國家。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在雙邊、多邊層面不斷加強溝通合作,建立對話交流機制,開展海上務實合作,妥善管控爭議,充分展現了中國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誠意。
守望相助 中國與東盟對話交流不斷深入
10月31日,廣東湛江外海海域一艘中國籍客輪與一艘柬埔寨籍散貨船碰撞,客輪大量進水,有人員落水,散貨船進水傾斜并伴有起火……
別著急,這是演練。
該演練項目叫"中國-東盟國家首次海上聯合搜救實船演練",是目前為止我國同東盟國家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聯合搜救實船演練,也是各方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一次海上務實合作項目。
中國和東盟的這次聯合搜救演練,受到了不少西方媒體的關注。
11月1日,法新社在報道中這樣寫道,"中國和東盟國家舉行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海上聯合搜救演練,這表明南海的緊張局勢有所緩和。" 《日本時報》網站也在報道標題中點明,中國和東盟成員國的海上聯合演練,是在南海緊張局勢降溫的背景下舉行的。
關于南海形勢,東盟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與中國合作維護南海穩定的重要性。
2017年8月6日中國和東盟外長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中國-東盟(10+1)外長會上,順利通過《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COC)。菲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該框架的通過標志著創建一個"實質性的、有效的"承諾。
菲外長卡耶塔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相信,南海問題只是中國與東盟關系中很小的一部分內容。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我們通過談判找到了非常具有探索性的道路,重新建立了相互信任。
新加坡外長維文8月6日會見中國外長王毅時表示,經過共同努力,東盟-中國關系一年來取得重要積極進展,南海形勢趨于平穩。作為東盟-中國關系協調國,新方將繼續竭盡全力發揮好應有作用,使本次系列外長會真正反映當前地區形勢趨穩向好的事實,向世界發出本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的積極信號。
攜手共贏 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提質增效
和平與發展始終是中國和東盟國家交往的主題,當前中國正在朝著"兩個一百年"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奮力前行,而東盟各國也在為各自的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拼搏,彼此夢想相通、目標相向,加之地緣相近,可謂合作空間巨大。
在中越邊境的憑祥市浦寨互市貿易點,一箱箱來自東盟國家的水果在這里卸轉,并銷往全國各地。這個占地僅2.5平方公里的邊境貿易區,目前已是中國對東盟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場。
水果貿易快速增長,是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一個縮影。
中國和東盟經貿合作由來已久,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的79.6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4721.6億美元,年均增長18.5%,雙邊貿易額占中國對外貿易額的比重由1991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11.9%。
在相互投資方面,截至2016年5月底,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額累計超過1600億美元,東盟是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中國企業投資主要涉及貿易、物流、建筑、能源、制造業和商業服務等很多領域。目前,中國和東盟10國作為創始成員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正式運營,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產能合作、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的合作不斷推進。
區域經濟一體化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雙方攜手合作,于2010年全面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實施"零關稅"。此外,中國與東盟10國共同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也正積極推進,將使中國與東盟企業和人民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分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成果。
未來可期 "一帶一路"互利共贏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東盟雙方合作的重要平臺。近4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尤其在國際產能、互聯互通和產業園建設方面,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互利合作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東盟國家加強與中國合作的最直接的利益訴求。截至2017年5月底,中國企業累計在東盟國家簽訂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合同額達到2962.7億美元,累計完成合同額2040億美元。隨著港口、高鐵、電力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在馬來西亞、印尼、老撾等國落地,中國也擴大了機械設備、建材等產品出口;中國與東盟正在規劃建設的"南向通道",不但能夠形成一條貫穿"中國西部-中西亞-東南亞"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而且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市場價值,可以大大節約距離和時間成本。
11月3日上午,成都國際鐵路港首趟"蓉歐+"東盟國際鐵海聯運班列開行,班列搭載著成都周邊地區生產的產品運往東南亞、中東地區,標志著成都通往泛東南亞的南下物流通道打開了新大門。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 7月26日至8月1日,第十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陽舉行,交流活動發揮了人文交流"穩定器""黏合劑"的獨特作用,彰顯了雙方在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路徑。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從交流周中受益,自2010年以來,交流周促進了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學生雙向交流,雙方留學規模持續擴大。其中,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從2010年的49580人增長到2015年的71101人,中國去往東盟國家的留學生人數從2010年的16947人增長到2015年的39662人。
2017年11月12日至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出席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20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20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12屆東亞峰會等活動,今年恰逢東盟成立50周年和10+3合作啟動20周年。中國-東盟關系將開啟轉段升級新征程,東亞合作將迎來新機遇。(文/林孔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