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切實落實主體責任,是水源地環境整治到位的關鍵。
城市居民打開水龍頭,"嘩嘩"流出的自來水,源頭來自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擰開瓶蓋就能喝的瓶裝純凈水,同樣源自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飲用水水源地就是千家萬戶的"大水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近年來取得積極進展,但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一些地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不清、邊界不明、違法問題多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
經國務院同意,2018年3月,生態環境部聯合水利部制訂方案,明確要用兩年時間,全面清除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的環境違法問題,提升水質安全保障水平。2018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進一步強調按期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任務。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有不少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是很難啃的"硬骨頭"。為推進這場攻堅戰,去年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曾專門致函當時尚未完成水源地整治任務的29個省(區、市)政府主要負責人。
隨著這場攻堅戰持續開展,我們的"大水缸",更加安全、更加潔凈了。截至目前,全國1586個飲用水水源地的問題數量,從6251個驟降至9個,2018年要清賬的環境問題,99.9%已完成整治。藍藍天工作室最近深入探訪了這場攻堅戰。
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整治行動
水源地保護被列入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志性戰役之一。"作戰方案"要求,2018年年底前,長江經濟帶11省(市)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整治,其他地區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整治;2019年年底前,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完成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整治。
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力度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整治攻堅戰,全面打響!
問題,一個一個被排查出來。"2018年年底前要完成的整治任務,共涉及31個省(區、市)276個地市1586個水源地的6251個環境違法問題。"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介紹。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飲用水安全教研所所長陳超表示,全國水源地基數大,風險因素多樣。由于歷史原因,一些水源地保護區里有污染源;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一些地方新建、擴建水源地,也會與原有產業布局發生沖突。此外,突發污染事故時有發生,有些會影響水源地安全。
"水源地環境問題情況復雜、類型多樣,既有生活面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直接影響水源安全的環境問題,也有工業企業、交通穿越、油庫碼頭等突出風險隱患。"曹立平說,梳理分析6251個環境違法問題,生活面源污染最為突出,占比達到21%;工業企業排污、農業面源污染、旅游餐飲污染、交通穿越4個方面的問題,分別占問題總數的16%、12%、12%、11%。
藍藍天工作室了解到,這些問題很多是長期粗放式發展和管理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比如,有的碼頭、企業、居民區在保護區劃定之前就存在,歷史糾葛復雜;有的保護區劃定時間早、劃定范圍不合理,個別保護區甚至將整個縣城都納入保護范圍;還有一些水源保護區涉及跨界問題,需要多地溝通協調。
6251個環境違法問題的整治任務,要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從排查出到"交賬",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這曾被視為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推動地方政府落實環境整治主體責任
地方政府切實落實主體責任,是水源地環境整治到位的關鍵。
生態環境部通過向地市政府發督辦函、多次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邀請分管市長參加會議并加入微信工作群等多種措施,持續直接傳導壓力。藍藍天工作室的記者也被邀請加入這個微信工作群中。當別的地方整治工作捷報頻傳時,群里那些沒有完成整治任務的地方"壓力山大"。
隨著時限臨近,生態環境部的調度不斷升級,從按季調度、按月調度、按周調度,直到按日調度,推動各地加快工作進度。
水源地環境整治,"硬骨頭"不少,有些單靠地方自己很難解決。生態環境部精準幫扶,制定包保工作制度,成立14個包保協調組,分片包干,指導調度負責區域的水源地整治工作,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通過現場督查、召開專題會、約談督辦等方式,啃掉"硬骨頭"。
2018年,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專門致函當時尚未完成水源地整治任務的29個省(區、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建議繼續給予高度關注,督促有關地方黨委政府切實采取有力措施,推動水源地環境問題有效整治,按期保質完成好整治任務,確保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信中還一一列出了當時未完成整改的問題。
收到信件后,各省(區、市)政府一把手分別對所轄地區的飲用水水源地違法問題清理作出批示指示,要求加快整改。
在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緊鑼密鼓推進下,截至目前,飲用水水源地的問題數量,從6251個驟降至9個。曹立平介紹,99.9%的水源地環境問題已完成整治,個別問題因冬季施工困難等因素還沒有完成,正在加緊推進,并將于近期完工。
今年將對水源地整治情況"回頭看"
中國石化湖北石油荊州分公司柳林洲油庫,距長江邊僅200米,離柳林水廠取水口約700米,位于該水廠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2018年11月30日,這座有著83年歷史的老油庫結束自己的使命,被永久關閉。
為保護飲用水水源地,荊州與中石化總公司積極協調,逐步關閉搬遷柳林洲油庫。2017年10月,油庫碼頭關閉拆除,外運汽、柴油不再走水路。2018年11月初,油庫停止進油。油庫關閉后,中石化荊州分公司將對油庫底油進行清理,確保不會出現安全事故。
水源地的保護,從"劃、立、治"三方面來著手,劃定保護區,設立地理界標、警示標志,整治環境違法問題,從而讓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得到保障。
借著水源地環境整治的契機,不少地方破解了很多難題,徹底清除水源地環境隱患,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疆阿勒泰老水廠1998年建成,取水自克蘭河水源地,是該市主要的供水廠。隨著經濟發展,老水廠供水量遠遠不能滿足城市居民需求,用水高峰期不得不分片區、分時段供水。在生態環境部督查問題交辦單中,克蘭河水源地內存在馬圈、牛圈等污染源,對水質安全造成隱患。借此契機,阿勒泰將克蘭河水源地上移13公里。新建水源地取水量是原來的兩倍,按目前增長速度,阿勒泰未來30年的用水需求都能夠滿足。
怎樣確保整治好的問題不死灰復燃?曹立平表示,生態環境部將定期通過高分衛星對水源保護區進行"巡查",發現疑似問題會進行現場核查。"今年,生態環境部將對水源地整治情況進行'回頭看',表面整改、虛假整改、敷衍整改等行為將被嚴肅問責,并重新列入清單進行整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