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正在咨詢
如果說上班的日子是度日如年的話,那么放假的日子簡直就是度年如日。春節前的歸心似箭,好像就在昨天……可是,當一切又回歸正常生活時,你是否感覺身體無法回歸了?很多人表示,長假過后總感到提不起精神、胃口不好、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睡眠紊亂、滿臉油脂和青春痘……自己仿佛得了怪病,久久不能痊愈,非常影響工作和學習。為此,記者采訪了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的幾位心理專家,為您介紹幾種典型節后綜合征的應對辦法,希望能為大家開始新年工作而助力。
第一招:增強心理自立,尋找精神寄托
案例:兒女離家,老人留守家中難掩失落正月初六,假期尚未正式結束,兒子兒媳帶著寶寶和媽媽提前一日去外地的丈母娘家,女兒女婿也因即將上班早一日回家調整。送別之際,心細的老伴兒發現,70歲的老吳出現了些許失落傷感的情緒。
由于老伴在外地幫忙帶孫子,老人平日里都是獨自在家,雖不愁吃穿,但看著左鄰右舍家里都是成群結隊、熱熱鬧鬧的,總免不了叨叨兩句。而他最盼望的,就是每年春節兒女早點回家。
那個時候,就屬他精神頭最足,忙前忙后料理家務,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廚房整理得井井有條,早早地給孫子外孫女準備好吃的。
可一到長假結束分離時,他又不自在了。兒子想過把父親接來和母親一起帶孫子,可老吳不習慣,沒住滿一月就自個兒回來了。女兒工作忙住得遠,也只能假期抽空回家探望,偶爾回家看到偌大的房子里,父親一個人、一碗酒、一個菜,心里真的特不是滋味兒。
醫生支招:對此,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老年科副主任凌云表示,老人難以適應突然恢復的清靜日子,是節后綜合征的典型癥狀。首先自身要注意調節好心態,增強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活上要鍛煉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注意鍛煉身體,學習新事物,跟上時代步伐,尋找一些諸如下棋、釣魚等精神寄托的方式。
此外,子女應時刻不忘與父母聯系,關心其身心健康,并鼓勵他們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會活動。適當的社會互動和交往能促進老人情緒健康,提高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
第二招:分離需積極引導,豐富娛樂生活
案例:女兒新婚,母親整宿睡不著覺
此外,記者了解到,春節過后,求助心理咨詢的患者中,中老年人成了“主角兒”,尤其是以50歲上下的女性為主,廖大媽便是其中一位。
大媽說,自己之前睡眠不算好,但還勉強一天可以睡五六個小時?墒沁@個春節剛過,她卻整宿整宿地不會睡,腦子就在那胡思亂想。白天也打不起精神,沒有胃口,感覺心臟都不好了。
大媽的丈夫說,他們的女兒新婚,要到另外一個城市居住,過年沒幾天在家。好幾次,他都看見妻子偷偷在那抹眼淚。
醫生支招:對此,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身科主任畢斌認為,廖大媽由于初體驗“節后空巢”的感覺,一時間很難適應。其實這些軀體上的胃口差、疼痛、心慌等反應,都是受心理影響產生。
與老年人相比,中年人的心理壓力會更大。如果調整不當、不及時,極易引發抑郁情緒或是焦慮體驗。女兒的遠嫁,會給自己的生活狀態帶來影響,長期的生活習慣會變得有些不一樣,分離焦慮不僅會在幼兒及學齡期兒童身上體現,在廖大媽這樣的父母身上也會有體現。
因此,建議在分離事件前多予一些正性的,積極的引導,如: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和朋友們聚聚;我還可以去女兒居住的城市一邊看望女兒、一邊旅游旅游;我可以和老伴規劃規劃“夕陽紅”的幸福生活等。處在事件中時我們需要盡快的調節生活態度,豐富的娛樂生活是不錯的選擇之一,將自己的生活重心轉移到享受生活上來,同時也要學會去鼓勵自己,贊美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十分需要家庭成員,尤其是另一半的關愛。再則可以學習新技能,通過短信、微信和微博等時下流行的社交方式和子女等親朋好友聯系溝通,以此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第三招:鼓勵自己,享受每一個生活單元
案例:二胎媽媽節后復工提不起勁
再說說這位80后二孩媽媽趙女士,這個春節假期精力倍充沛的她,同學聚會、走親訪友、外出郊游,過得很是熱鬧?梢坏秸鲁醢,她去自己經營的工作室準備開工上班時,整個人卻提不起勁兒了,莫名其妙就產生一種厭倦的情緒。
“說真的,從春節各種玩、吃、喝,突然回到工作室,環境改變得太快,感覺一下回不了原先那種打了雞血般忘我的工作狀態。而且一個人出來創業打拼,心里還是會想著一家老小,尤其是又添了個寶寶,以致爸媽年紀那么大了還得幫我帶娃,情緒上就會越想越抑郁。”趙女士說。
記者了解到,像趙女士這種節后難以適應上班節奏的人不在少數。原先處于忘我工作狀態的人,經過坐產休息,又遇春節假期,整個人長時間處于一種放松狀態,節后一下回到工作崗位上后難免出現適應不良,覺得自己不能重新回到原來的工作狀態,繼而產生失落感,出現了一些不良情緒。
醫生支招:對此,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身科主任畢斌表示,首先要讓趙女士自己意識到這是一種適應現象,并不是自己變得沒有用了,而是角色在逐漸重塑中。
其次,要接受自己現在的狀態,給自己一定的時間去逐漸調整,工作、家庭、小孩都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工作的繁雜是生活的一部分,小孩的吵鬧是生活的一部分,情緒的起落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需要佐以小料,這才是生活的味道,體會味道,原來美味距離自己不遠。
再次,合理安排工作、帶孩子與娛樂活動的時間,在這期間沖突肯定存在,雖然沖突不能避免,但可以調和,協調彼此的關系及時間安排,享受每一個生活單元,工作讓我們富有激情,小孩讓我們享受天倫、娛樂讓我們感到放松。
最后、需要家人、朋友、同事的理解,對趙女士多一些鼓勵,幫助她恢復信心,做一個家庭、事業兩不誤的女人挺好,祝福趙女士成為一個工作家庭兩不誤的快樂媽媽。
第四招:生理和心理同步,適當調整恢復
案例:假期快結束孩子脾氣見長
節后綜合征不僅僅是上班族和中老年人的“專利”,其實孩子們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熱熱鬧鬧的春節過后,生活突然寂靜下來,爸爸媽媽上班去了,自己又要開始進入緊張的學習生活,甚至要面臨與親人分離,很多孩子都會無所適從,他們會表現不想吃東西,睡不著覺,亂發脾氣,不愿做作業……
5歲的小毛就有了這樣的癥狀,正月初六,剛從農村老家回到市區的家中,便撅起小嘴問了一連串問題:“媽媽,明天你們是不是又要上班了?是不是我睜開眼睛你們已經不在了?我和誰玩呢?我想和爺爺奶奶在一起……”
好不容易哄到了睡覺時間,原本每天晚上9點就入睡的他,遲遲不肯閉上眼睛,拉著媽媽說:“明天能不能不去上班啊,帶我出去玩一天好不好。”一聽不可以,生氣得一直在那鬧騰,直到晚上11點實在太累了才睡著。
“我們都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好像之前過年都沒有這么大的反應,這么小的孩子不至于有節后綜合征吧?”面對孩子的無所適從,小毛媽媽也很困擾。
醫生支招:對于小毛的情況,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婦女兒童科副主任熊杰介紹,每逢放假,特別是春節假期,孩子們會隨著家長走親訪友,或是外出旅游,生活豐富多彩,同時受到親戚朋友們的多方關注,在哪里都是焦點。
一旦假期結束,孩子會對這種突然從鬧變靜的狀態非常不適應。此時家長要更有耐心地陪伴孩子,慢慢讓他們適應正常的作息時間,還可以和他們一起對假期做個總結,共同憧憬下一個假期。當然家長還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節后飲食,以及適當的體育鍛煉,讓我們的孩子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適當的調整恢復。(羅歡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