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出門坐車很不方便,要到縣城的客運站去買票上車。現在有了‘通村村’APP,在家門口就能坐上車。”李偉感嘆,村里前幾年通了水泥路,現在坐車也方便了,農村交通變化確實大。
“通村村”APP是貴州自主研發的出行服務平臺,是全國首個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精準對接農村客貨運需求和社會運輸能力的服務平臺。借助該平臺,農村群眾通過手機即可進行班車查詢與預定,具有在線包車、在線購票、電話熱線、農村物流、學生定制班車等功能。
近年來,貴州加快實施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底,貴州實現建制村公路通暢率100%、建制村通客運率100%。今年6月,貴州又實現全省30戶以上村民組通硬化路目標。
然而,貴州大部分農村山高坡陡、村寨分散,如果沒有網絡化、高效率的農村交通服務,就可能造成農村“路通了”卻依舊“不好走”。“高峰人找車、平時車找人,人愁無車坐、客車空位跑”是以往貴州農村出行的常態。
2016年,貴州省交通運輸廳投入3500萬元建設“通村村”平臺,并在雷山縣進行試點。2017年,在全省35個縣推廣應用。2018年8月,實現縣縣全覆蓋。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村級服務站點8600余個,初步形成了1個省級中心、9個市州、88個縣、N個村級服務點的農村出行和物流網絡格局。全省共投入運營調度人員447人,注冊客運公司757家、客運車輛超6萬輛、貨運車輛3076輛、駕駛員6萬余人,累計服務超1000萬人次,物流業務上線地區每個縣份日均單量超過2000單。
“通村村”成功打通服務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成為農村群眾出行新方式。貴州省農村群眾出行平均候車時間由原來的2個小時降低到30分鐘,農村地區客運車輛實載率從平臺上線前的56%上升到80%以上。提供的學生定制班車服務,減少學生出行平均時間50分鐘左右,人均出行成本下降近20%,實現了農村學生有車可坐、家長有軌跡可循、行程有安全保障。
同時,“通村村”平臺的運用讓行業監管更加有效。平臺車輛數據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綜合監管云平臺的數據連通、并軌運行,通過實時采集車輛人員信息、GPS定位、車內視頻監控等方式,對鎮村客運站點載運車輛及駕駛員進行實時監管,有效克服了農村客運線路不斷增加,監管線條不斷延伸帶來的監管難題。
“自從安裝了‘通村村’這個軟件后,每天有多少乘客預約?在哪兒等車?手機上都能一目了然。”雷山縣黔嶺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司機陳文華說,通過“通村村”平臺,他的客流量增加了30%。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衛東表示,經過兩年多的實踐與探索,“通村村”平臺的班車、包車、學生定制班車、農村物流等板塊非常活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地區出行難、物流難和安全監管難等問題。下一步,將加快建設進度,整合社會資源,提升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農村出行和城鄉物流。(記者 劉小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