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吳某某,因長期反復陰道流血,就診于丹寨縣人民醫院婦科,經分段診刮術后診斷為子宮內膜癌,為避免癌灶的擴散,需盡快行手術治療。
因子宮內膜瘤分期手術范圍廣,難度大,加之受疫情影響,患者及家屬對到上級醫院就診存在諸多顧慮。
為方便患者,減少風險,該院婦科與貴州省人民醫院婦科專家開展遠程會診后,邀請到貴州省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覃慶鋒到院指導手術。
經過術前詳細評估、部署,完善盆腔核磁共振(MRI)、腫瘤標志物等相關檢查后,術前擬定為子宮內膜癌I期。與患者及家屬充分進行術前溝通后,于3月26日,在全身麻醉下,為患者施行了丹寨縣首例“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手術歷時3小時順利完成,術后經過有效地康復治療,4月2日,患者康復出院。經電話隨訪,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術中最高難度的就是清掃盆腔淋巴結,盆腔手術部位鄰近器官有腸管,雙輸尿管,血管神經豐富,容易導致腸管、輸尿管、血管、神經損傷。手術者不僅需要有熟稔的盆腔解剖觀念、精巧的清除技巧,還要能對手術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應付裕如、妥善處理。”王世英主任介紹道。
據了解,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惡性腫瘤,好發于圍絕經期(婦女絕經前后的一段時間即從45歲左右開始至停經后12個月內的時期)和絕經后女性。它是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之一,在我國是僅次于宮頸癌的第二位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
“治療子宮內膜癌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且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丹寨縣人民醫院婦科專家建議,女性要重視身體發出的微小信號,對于絕經后的女性,如出現陰道流血,或圍絕經期婦女出現月經紊亂、陰道排液等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龍 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