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我叫劉興武,是貴州省
丹寨縣民族高級中學教師。
2013年6月,選派到
丹寨縣興仁鎮者拉任第一書記,至今已有7年時間。在這七年里,我踏遍了13個自然寨11個村民小組,走訪了全村603戶2616人,見證著村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變化。
七年趕考路,彈指一揮間。
記得到村報道的第一天,一路上坑坑洼洼,灰塵漫天飛舞……基礎設施差、產業發展滯后,是烏地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2013年,者拉、烏地合并成者拉村,村支兩委班子換屆,村情民情復雜,矛盾多上訪多,黨支部書記王家進因村級矛盾、脫貧攻堅任務重提出辭職。
人心不齊,脫貧攻堅難上加難。
我多次與王家進交心談心,強化大局意識,并把他召回村里;積極走訪群眾做宣傳教育工作,平衡兩邊群眾思緒……
發展產業,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
魔芋、生姜種植效果很不理想,看著村里的荒山,我心中又憂又急。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金銀草,金銀草種植一次管十年,每年略施小肥、略加管理就可以了,畝產利潤達到五六千,并且有企業包收,不愁沒銷路。
找到了適宜發展的產業,本是件大喜事,但因常年種植發展不得成效,村民們不相信,種草就能致富。
好項目,當然不能讓它落空。通過多次走訪宣傳,終于取得了209戶群眾的信任。2017年,種植60畝金銀草,產量有250多噸,收入17萬元。目前,者拉村發展種植200畝金銀草、100畝吳茱萸、75畝吊瓜、300畝精品水果,修建1個肉牛養殖場和1個青貯飼料加工廠。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0000元。
扶貧就是一場高考。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實現鄉村振興,就是我七年來的“教學”任務。如今,者拉村已經褪去破舊的外殼,村莊美、產業興、群眾富是它新標簽,我將接續帶領群眾一起闊步踏入鄉村振興新征程。(余貴重 謝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