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銀行卡里有5萬,臘月二十幾只剩兩萬多了,我不曉得出什么事兒,我就給我兒子了。”胡婆婆說,銀行卡里面是她辛辛苦苦存下的5萬元,主要是自己和孫子的生活費和學費。可過年期間她去銀行取錢時卻發現,卡上只剩下了兩萬5千元左右,另外的25000元不翼而飛。
由于當時正值疫情期間,胡婆婆想過了這段時間再處理。隨后,胡婆婆的兒子又在卡上匯入了5000元,這時卡上的余額是3萬塊。
可是4月3日,胡婆婆到銀行去處理這件怪事時,不查不要緊,一查差點把她氣暈:只有200多塊錢了!5萬5突然變200,錢到底跑哪兒去了?
胡婆婆拿出銀行流水查看發現,上面有很多筆支出,每一筆從幾十到上千不等,全部都是網上支付的。這就怪了,胡婆婆不會使用網上支付,她的兒子也沒動這筆錢,那這近5萬5,到底是誰偷偷花掉了呢?
胡婆婆指著身邊的10歲孫子路路,氣不打一處來:“這是我養的一條狼!”原來,一天天消失的錢,都是孫子拿去打網絡游戲花掉的。
路路今年念小學4年級,由于父母離異后父親去廣州打工,他一直和奶奶胡婆婆生活在一起。路路承認,這5萬多都是他花掉的。“我買裝備了,五千五千的充錢,買了50000的裝備。”
讓人奇怪的是,路路怎么會有銀行卡密碼呢?他又是怎么騙過奶奶的呢?“他騙我,說學校要弄啥學號,需要銀行卡,然后喊我眨眼睛,點頭。”胡婆婆說。
原來,路路以學校需要的名義,騙奶奶做了人臉識別,將銀行卡和自己的手機進行了綁定,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流水般花去了近5萬5。
“錢都是兒子女兒給的,自己都舍不得用,現在連買藥錢都沒有,生活費也沒有。”辛辛苦苦存下的生活費和學費被孫子花得一干二凈,胡婆婆著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她也曾和家里親戚一起撥打過游戲所屬的客服,但一直沒有得到正面回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