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防汛救災工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介紹,今年是個十分特殊的年份,年初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6月以來,我國長江、淮河、太湖流域發生嚴重汛情,防汛救災工作面臨嚴峻考驗。
今年的汛情災情主要有“兩超、一多、一少”四個特點:
一是江淮流域梅雨超歷史。江淮流域梅雨季降水量759.2毫米,持續時間62天,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一位。
二是長江淮河太湖水位超保證。長江中游蓮花塘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區超保證水位,巢湖超歷史水位;淮河上中游干流部分河段超保證水位;太湖超保證水位。全國634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其中194條超保。
三是蓄洪圩垸運用多。長江、淮河流域防洪工程出險5237處,主要集中在支流和圩堤,有892個圩垸運用蓄洪;安徽省共運用行蓄洪區11個。
四是災害損失重人員傷亡少。洪澇災害造成6346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789.6億元,比前5年均值偏多12.7%和15.5%。因災死亡失蹤219人,倒塌房屋5.4萬間,較前5年均值減少54.8%和65.3%。
目前,防汛救災工作有序有力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效和階段性成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