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自2020年貴州首支防返貧基金在黃平縣成立以來,黃平縣建立健全防返貧機制,用好“三個基金”,抓好“三個結合”,建好“三個梯次”,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三基金”筑牢脫貧之基。一是以中國農業銀行總行捐贈8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設立防返貧救助基金,為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等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家庭,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等原因收入驟減或者支出驟增戶快速提供單筆10萬元以內救助資金,防止因病因災因意外等返貧。二是設立規模2000萬元的產業發展基金,用首期已到位1000萬元資金10倍放大,撬動1-2億信貸資金助力發展產業,實行優惠利率政策,助推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三是設立每年不低于200萬元的教育培訓基金專門用于教育培訓,支持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鄉村醫生、教師等開展教育培訓,通過“志智雙扶”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勞動技能,防止貧困代際傳遞,夯實穩定脫貧致富根基。
“三結合”把穩發展之舵。一是上下雙向結合,健全立體式防返貧監測機制,支持農戶自主申請、村兩委和幫扶工作隊主動識別“自下而上”申報,同時縣級部門通過大數據分析“自上而下”識別核查,及時、精準、高效識別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群眾。二是短中長相結合,短期主要通過防返貧基金快速響應、“輸血式”應急救助化解返貧風險;中期通過產業發展基金扶持產業發展,采取“療養治愈”方式幫助困難群眾恢復“自主造血”功能;長期通過教育培訓基金定向支持勞動就業技能培訓,激發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三是利益聯結相結合,在確保產業項目分紅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礎上,將新增的定點幫扶產業項目、東西部協作產業幫扶項目、部分財政扶貧產業項目的利益聯結綁定至防返貧基金,輔以余額資金穩健投資理財、消費扶貧電商企業集體股份分紅分潤、引入社會捐贈等方式,每年可持續為防返貧基金注入500萬元以上源頭活水,既可以避免基金池干涸,也能使產業項目分紅幫扶主體更加聚焦。
“三梯次”扣緊幫扶之鏈。一是三級書記齊抓共管的第一梯次,在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的前提下,堅決落實“四個不摘”,壓實三級書記脫貧主體責任,保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政策、責任、工作落實等方面穩步有效銜接。進一步壓實幫扶單位和幫扶干部的責任,定期組織集中大走訪,確保摘帽不摘幫扶。針對走訪發現問題建立工作臺賬,組織扶貧、水務、教育、衛健、住建等部門分析研判,并制定整改措施,堅持標本兼治,實現底數清、責任明、整改實。二是社會保障兜底的第二梯次,通過社會公益崗位、民政救助、兜底措施應保盡保等,切實做好弱勞動能力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從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邊緣戶中選聘具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但未就業人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返鄉暫無收入且就業困難的人員,按照程序完成選聘181人,以每人每月800元的標準發放工資。截至目前,全縣共開發2000余個治安協管、村寨保潔、道路養護、山林防護、河道清理等公益性崗位,全縣1900余名就業困難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三是快速反應作戰的第三梯次,通過防返貧梯次幫扶模式,建立健全“全面及時精準監測+防返貧基金快速救助+產業基金后續幫扶+教育培訓定向服務+兜底措施應保盡保”的“五位一體”立體式防返貧監測和幫扶長效機制,制定《關于進一步完善防貧監測行業部門預警工作和調度機制的通知》等文件,全面開展防貧預警監測工作,同時及時核實處置省州縣等各級發現反饋的預警線索,做到應納盡納。全縣第一季度已識別新增邊緣易致貧戶3戶9人,預計在第三期錄入國辦系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