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錦屏縣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將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為目標,織牢組織體系一張網、下好黨建格局一盤棋、聚成跨越發展一股勁,全縣黨的建設質量大幅提升,引領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織牢組織體系“一張網”。樹牢“大黨建”推動“大發展”的鮮明導向,著力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以“旗幟飄起來、組織動起來、聲音響起來、牌子掛起來、制度立起來、身份亮起來、工作轉起來、檔案建起來、產業扶起來、村寨美起來、經濟強起來、百姓富起來、特色亮起來、品牌唱起來”等“十四個起來”為抓手,著力把黨支部建在重點項目上,著力補齊綜合治理、產業發展、非公經濟等黨組織建設短板,切實做到經濟社會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跟進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積極探索黨組織設置方式,特別是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黨組織建設,為搬遷群眾在就業、就學等創造條件,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統籌建立落地管理網格化各項工作,切實把黨組織延伸到網格、責任覆蓋到網格,讓網格成為基層治理的動力引擎。
下好黨建格局“一盤棋”。堅持把抓基層、強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統籌推進各個層級各個領域黨組織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在農村,圍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結合村級組織換屆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向重點鄉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城市,扎實推進服務主動、管理聯動、干群互動的“三動”模式,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不斷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在企業,實施“標準建設”“體系創新”“典型培育”“黨建聯盟”四大工程,全面強化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十四五”開好局打下堅實基礎。
聚成跨越發展“一股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牢記殷切囑托、忠誠干凈擔當、喜迎建黨百年”專題教育活動為契機,創新落實“定思想、定標準、定任務”及“縣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和聯系幫扶單位包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成員及駐村干部包組、黨員干部包戶”和“組織落實、計劃落實、時間落實、行動落實、督導落實”等“三定四包五落實”工作機制,構建起基層黨組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格局,真正打通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堅持抓黨建促基層治理,創新實施“1+N”工作模式,以黨建為引領,把社區綜合治理與黨建示范點創建、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愛國衛生運動等有機結合,著力解決基層治理領導核心不突出、治理載體不明顯、服務群眾不精準、群眾參與不充分等問題。
目前,全縣以“八大工程”為總載體,在全面開展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的基礎上,對全縣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黨支部進行星級管理,其中被評為五星級黨支部有25個,四星級黨支部有42個,三星級黨支部有85個,二星級黨支部有90個,一星級黨支部有152個,無星級黨支部有17個,后進黨支部有0個,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顯著增強;另新選派的222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已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在以黨建為引領的前提下,圍繞做精壩區、做活林區、做優水區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五大產業”,實現了全縣壩區農作物種植面積10.49萬畝、林區實現林下經濟利用面積26.5萬畝、水區發展大水面生態養魚8萬畝。(龍見松)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