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今年以來,黎平縣茅貢鎮寨頭村以“組織引領、示范帶動、技術保障、謀劃產銷”為抓手,圍繞鄉村振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稻魚鴨”生態種養模式,使寨頭村壩區煥發出“生態農業、綠色發展”的生機,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和生態保護互融共生、互促共進的產業興旺新路子。
寨頭村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吳龍旺介紹:“稻魚鴨”生態種養是一種綠色生態模式,稻、魚、鴨三者之間互惠共生,使傳統單一的水稻收益轉變為有機稻、稻田魚、本地鴨的綜合收益,實現“一水三用、一田多收、一戶多業”,實現“稻魚鴨”共生、互惠互利、生態共贏。
為確保實施好“稻魚鴨”生態種養產業,寨頭村“兩委”和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把村上的荒地,沒勞力管的田流轉給大戶,或以入股、或以入勞等形式,家家戶戶都參與到了這項產業中,變小打小鬧向集中規模發展。
在技術保障上寨頭村特邀請黎平縣農業農村局專家到寨頭村開展“稻魚鴨”生態種養項目培訓班,就水稻種植和魚鴨養殖技術,病蟲害防治和疾病預防管理技術進行系統專業培訓,實現“稻魚鴨”生態種養產業由粗放種養向精細化發展。
為抓好產銷對接,解決“稻魚鴨”生態種養項目產品銷售難題,寨頭村駐村工作隊通過組織協調與“黎平民族旅行社”等多家旅游公司,探索達成了“體驗式農業旅游”合作模式,讓游客在觀光、學習、捕撈、勞作過程中了解農業生活、放松心情,享受鄉土趣味,促進農村飲食娛樂消費、農副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該村采取“互聯網+”宣傳模式,通過微信、抖音等新型智媒體大力宣傳“稻魚鴨”生態種養產業,變線下銷售向線上線下多線發展,確保“稻魚鴨”生態種養產業做大做強,讓群眾真正有收益。(劉 輝,吳龍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