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一是實施產業振興工程。堅持林下種、壩區栽、水里養相結合,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縱深推進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科學謀劃三穗鴨、商品蔬菜、林下經濟、精品水果、生態魚、食用菌七大產業集群。培育林下種植經營主體2個,林下養殖經營主體6個。實現林雞出欄4.36萬羽,林藥種植面積1800畝,林菌種植面積1200畝,林蜂1100箱。建成壩區蔬菜示范基地1700畝,生態養魚基地210畝,發展專業從事三穗鴨養殖公司2家,合作社4家,養殖大戶11戶,規模養殖散戶在45戶。同時,因地制宜,在全鎮村規劃糧食生產區,以調洞—新店為核心建立1700畝“稻+魚”產業示范基地,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提升農田綜合效益,目前,完成糧食種植面積達1.4萬畝。
二是實施人才振興工程。一方面結合村級換屆工作,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和村支“兩委”班子,建強群眾的“主心骨”。同時,采取實地走訪、座談了解、研判等形式,積極從畢業未就業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創業能人、黨員帶頭人中大力挖掘、培育村級后備力量,充實村級人才寶庫。目前,已培育村級后備力量51名,高中及以上學歷46人,35歲及以下儲備人選38人,退伍軍人4名,中共黨員25名。另一方面壯大鄉土人才隊伍,著力培養當地制種能手、育種大王,培育熱愛鄉土文化、懂得產業發展、掌握鄉土技藝的“土專家”“田秀才”,實現人才振興。
三是實施文化振興工程。通過村綜合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平臺,宣傳紅色文化、鄉村民俗文化,營造文化振興濃厚氛圍。積極組織竹編手藝人、特色食品制作人現場傳授民俗技藝,深入挖掘竹編文化和飲食文化,激發群眾主動保留村落生活傳統文化習俗和傳承民俗文化的熱情,營造“太平歌舞春繞,墟里炊煙”的美好生活愿景。
四是實施生態振興工程。通過制定《瓦寨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八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和《瓦寨鎮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村莊治理工作方案》,按照“黨政主導、村民主體、社會參與"的要求,實行網格化包保管理運營模式,組織全體村民,動員社會力量,共同推進村莊治理實現村莊環境衛生干凈、整潔、有序,全面提升亮化綠化美化水平。
五是實施組織振興工程。落實鎮黨委書記、村第一書記、村支部書記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責任機制,將鄉村振興工作作為各書記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村書記實行“一肩挑”。同時聯合駐村隊伍、凝聚村級黨員力量,以“黨社聯建”模式共同謀劃和推進村級經濟發展,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方式推動各項工作落實。 (舒天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