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盛夏時節,瓜果飄香。眼下正值西瓜成熟上市的季節,臺江縣老屯鄉望虎屯村種植的西瓜也陸續進入豐收期。
在望虎屯村的西瓜種植地里,郁郁蔥蔥的瓜藤上結滿了又大又圓的西瓜,村干們正忙碌著挑選、采摘、包裝、裝車等工序,即將發往縣內外,送達消費者手中。采購商吳老板一邊將西瓜進行裝車一邊說:“這已經是第二次來望虎屯采購西瓜了,這里的這個西瓜脆甜可口,很受消費者青睞,銷得很快,剛賣完一車又來拉一車。”
看著眼前一車車發走的西瓜,村干們心里樂開了花。鄉村振興駐村隊員楊衛感慨:發展種植業,累是累了些,但是看到這豐收的景象,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村里合作社的這第一批早熟西瓜現在賣完了,光是利潤都有40000多元。
望虎屯村這西瓜豐收的景象,還得從今年初說起。
今年以來,老屯鄉緊緊牽住“產業興旺”的牛鼻子,以“農”字為核心,圍繞縣委政府部署的黨建引領推動“四個一”行動的發展思路,組織引導各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同時,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方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在望虎屯村兩委年初討論村級產業發展會上,黨總支書記李萬杰鼓勵大家說:“縣里鼓勵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產業,我們還得在農業上做文章,先搞短平快項目,讓集體經濟滾動發展。”經過商議,大家最終把目光放在了西瓜種植上。一方面,該村土地肥沃且交通便利;另一方面,村委會主任吳通倫每年都種植西瓜銷售,既有種植技術又有銷售渠道。
選好產業,說干就干。村干部兵分兩路,一路將村里合作社流轉的土地進行整里,另一路則挨家挨戶的進行動員。
調整結構發展高質高效農業,除了投入大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因此,村兩委決定采取示范帶動的辦法。由村兩委領辦、先干,將合作社流轉的35畝土地先種上西瓜。有了村兩委的牽頭,村民就更加有信心了,從來沒有種植過西瓜的村民也像吃了一顆“定心丸”,紛紛表示愿意跟著村里一起種植西瓜。
要種西瓜,那技術如何解決?
村里有多年種植西瓜經驗的黨員站了出來,村委會主任吳通倫自告奮勇地承擔起了村里領辦的西瓜基地的技術顧問,同時,其他黨員也愿意給沒有經驗的種植戶進行培訓。望虎屯辣子村四組黨員張志倫說:“我家這些年都種植西瓜,多少有點經驗,賣西瓜確實能賺一些錢,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愿意帶著沒有種植經驗的一起種植西瓜。”這樣一來,村里便迅速組建了一支西瓜種植技術服務黨員志愿隊,專門為大家提供技術指導和銷售牽線。
望虎屯村四組村民吳再光說:“每年我們村也有種植西瓜的,但是我沒有經驗也沒有技術,就沒有種,看到我們村干都在種,而且村里的黨員服務隊還專門給我們進行培訓,我就更有了信心,以前家里閑置七畝地,現在也種上的西瓜,長得很好,過不了多少天也可以買了。”據統計,今年,望虎屯村共種植西瓜135畝。
目前,村兩委領辦的西瓜產業第一批已全部銷售完,初步統計,每畝能收入3000元,整個西瓜銷售期,村集體經濟可收入10萬余元。(邰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